合伙協議中有哪些約束
有關合伙協議的規定如下: 第四條合伙協議依法由全體合伙人協商一致、以書面形式訂立。 【新舊法條比較】 [原有法條]第三條合伙協議應當依法由全體合伙人協商一致,以書面形式訂立。 [比較]新法將原有法律中“應當”兩字去掉,但本條仍為強制性規定,因此新舊法律之間無實...
怎樣認定租賃合同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怎樣認定租賃合同免責條款是否有效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約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來合同責任的條款。免責條款常被合同一方當事人寫入合同或格式合同之中,作為明確或隱含的意思要約,以獲得另一方當事人的承諾,使其發生法律效力。免責條款應當符合以下條件,才能發生法律效力:1、必須...
哪些默認具有法律效力
哪些默認具有法律效力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的催告權怎么行使
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對人的催告權怎么行使 所謂催告權,是指合同的相對人催促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內明確答復是否承認無權代理合同。催告權的行使一般具有以下要件: (l)要求被代理人在一定的期限內作出答復,期限為1個月。 (2)催告應當以明示的方式作出。 (3)催告的意思...
意思自治原則的含義及內容
一、意思自治原則的含義 意思自治是指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意思自治原則是確定合同準據法的最普遍的原則。這一原則來源于16世紀法國的**世·杜摩蘭(1500—1566)的意思自治說。他主張契約應適用當事人自己選擇的習慣,法院也...
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則
一、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意思自治原則是指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原則,它是確定合同準據法的最普遍的原則。 這一原則來源于16世紀法國的理查世。杜摩蘭的意思自治說。他主張契約應適用...
口頭合同什么時候成立
一、口頭合同什么時候成立 《合同法》第二十五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 二、口頭合同的...
要約與承諾分別是什么意思
要約與承諾是什么意思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承諾是指對要約接受的一種意思表示。 相關法律知識 《合同法》第十三條:當事人訂立合同,采取要約、承諾的方式。 第十四條:要約是希...
要約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要約需要具備什么條件要約是指當事人一方向對方提出的訂立合同的建議和要求。要約又稱為提議,是一方當事人以訂立合同為目的,向對方做出的一種意思表示。做出訂約意思表示的人稱為要約人。要約是當事人發出的旨在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合同訂立的前提。一個符合法律要求的合格的要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