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辭退員工的情況
勞動合同解除是指勞動合同訂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提前消滅勞動關系的一種法律行為。由于勞動合同解除事關重大,因此勞動法對其條件和程序做了嚴格的規定,用人單位辭退員工必須要遵守嚴格的法律條件和法律程序,不是說辭就可以辭。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4.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如果企業方面不簽訂勞動合同,員工被無故辭退該怎么辦?
員工可以通過工作證、工作服等相關物件證明,也可以通過銀行賬戶的工資打款記錄等作為證據,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醒:勞動者應提高對勞動合同的重視,注意相關證據的保存,學會通過正當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無故辭退維權途徑
維權途徑之一:協商。勞動爭議發生后,勞動者可與用人單位自行協商,達成新的協議或者有過錯的一方改正錯誤,消除爭議。
維權途徑之二:調解。發生勞動爭議后,勞動者可以向本單位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調解。調解申請,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內提出。
維權途徑之三:仲裁。仲裁是處理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勞動者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應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的勞動爭議范圍包括: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規定發生的爭議;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因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等。
維權途徑之四:訴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需注意,未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的勞動爭議案件,法院不予受理。
維權途徑之五:監察舉報投訴。《勞動法》第85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并責令改正。”第88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對于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據此,勞動者發現自己的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及時向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舉報。
維權途徑之六:信訪。勞動者在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還可以通過信訪的方式,向各級工會、婦聯以及政府信訪部門反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暴力查封的行政強制措施能否提起行政復議
2021-01-04企業違反什么工會可以依法要求誰承擔責任
2021-01-02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17是否可以要求子女經常回家探望
2021-01-26法院什么情況下駁回原告的起訴
2021-01-05不良記錄具體包括什么
2020-12-21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夫妻相互繼承遺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4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房屋贈送時效多長
2021-01-20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保險合同變更風險是如何的
2021-03-10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案例之證照逾期保險不保
2021-01-10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