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婚訴訟應注意哪些程序
投訴及相關證據的提交:離婚訴訟當事人必須首先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起草民事申訴。準備訴訟所需的證據。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交訴狀、身份證、結婚證和部分證據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關系確實破裂,調解無效,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不成的,準予離婚:(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三)有賭博、吸毒等不良習慣,經反復教育拒不改正的
(四)(五)其他導致夫妻關系破裂的情形。離婚訴訟程序分為三個階段:起訴、審判和判決。起訴
離婚案件的起訴,是指婚姻關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請求依法解除與另一方的婚姻關系。起訴方為原告,被起訴方為被告。訴訟開始后,當事人依法享有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案件的起訴必須符合四個條件。離婚案件也屬于民事案件,因此起訴也必須符合民事訴訟法的條件,并有自己的特點:
① 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個人
② 有明確的被告
③ 有具體的主張、事實和理由
④ 由被上訴人民法院管轄。根據中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離婚訴訟適用于一般管轄區。即要求離婚的一方必須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被告住所地與慣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應當向其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p>
人民法院只受理符合上述四項條件的離婚案件
起訴離婚案件時,檢察官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訴狀和副本。投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工作單位和當前地址② 索賠及其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③ 證據及其來源、證人姓名和地址人民法院決定受理此案,離婚訴訟程序立即開始。審判
審判是指人民法院從訴訟程序開始到接到訴訟后作出判決所進行的全部調查的總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分為三個階段:審前準備、調解和庭審:
(1)審前準備。人民法院接到離婚訴訟后,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在立案后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被告。被告人應當在收到答辯狀副本之日起15日內作出答復;法官審查訴訟材料,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更換不符合起訴或者答辯條件的當事人,并通知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參加訴訟;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訴訟保全或預付款
(2)調解。人民法院受理離婚案件后,應當首先對當事人進行調解,消除分歧,相互理解,達成離婚或者和解協議。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協議記錄存檔,一般不出具調解書;達成離婚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制作調解書,由審判員、書記員簽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調解不成的,應當開庭。在聽證會三天前將聽證會日期通知雙方和其他參與者。開庭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紀律。法官檢查當事人,宣布案由,法官是否回避;之后,開始法庭調查,詢問當事人及其陳述;告知當事人他們的權利和義務,訊問證人,宣讀未出庭證人的證詞;詢問評估人員并宣讀評估結論;制作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審訊記錄。然后,法庭辯論開始了。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雙方互相辯論。判決
根據法庭審判,應再次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立即宣告判決。人民法院宣告的判決應當公開。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送達判決書;定期宣判的,應當在判決宣判后立即作出判決書。
離婚案件的一審程序結束。如果當事人對判決不滿意,他們可能會在起訴前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二審訴訟
如果你的索賠證據準備不充分,很可能會產生對你不利的審判結果。至于結婚證、起訴書和其他材料也很簡單。此外,離婚訴訟的心理準備是,審判時間可能相對較長,尤其是在財產分割部分。如果情況復雜,需要很長時間
如果被告不同意提起離婚訴訟怎么辦
如何承擔提起離婚訴訟的夫婦的債務
所有提起離婚訴訟的人都可以委托律師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口罩廠需要哪些資質
2021-02-03抵押擔保是不是就是抵押貸款
2020-11-17交通肇事罪檢察院到法院多久能判下來
2020-12-23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房屋抵押登記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8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簽訂投資擔保合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3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282015年土地承包新政策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