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合同詐騙
一、應以是否超過經營范圍為標準判斷項目的真實性。
在與對方商談合作項,詳細了解對方的經營范圍。如果對方在合作項目中的行為,超出其工商登記核準的經營范圍,則對方的行為至少是違法的,應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可向法律專業人士咨詢。切忌腦子一熱,一擲千金的行為。
二、認清合同公證和見證的內容。
一般而言,公證和見證的內容,只是可以證明雙方在合同上的簽名是真實的。簽名的真實并不必然是合同本身內容的真實。因此,簽訂合同時應多留個心眼,不要輕易被合同外在形式所蒙蔽。
三、核實對方人員、單位的真實性。
對于首次交易的對象,廠商們應通過查驗身份證或前往工商局查詢資料來核實對方人員、單位的真實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和單位行騙。
四、注意交易過程中的反常現象。
雖然不法分子想出了不少較為隱蔽的詐騙方法,但在實施過程中并非無跡可尋,這就需要商家們在交易過程中多幾個心眼,注意一些反常現象,例如幾次交易后突然增加交易量、交接貨物時拖延時間、對方人員提供情況相互不符、頻繁變換聯系方式等等。最大限度避免出現人貨分離的情況。不法分子想騙取貨物,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想方設法讓送貨人與貨物分離,在拖住送貨人的同時,其同伙將貨物暫時藏匿。所以,供貨方在送貨時,如未收到足夠的貨款,應避免人貨分離,給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機。
五、充分利用政府職能部門及金融系統資源,及時核實用于抵押物品、票據的真實性。
在交易過程中,如果碰到對方以房產、貨物、票據作為抵押的情況,應該盡快通過房產、銀行等部門核實用來抵押物品的真實性及是否重復抵押,降低受騙幾率。
六、對那些不熟悉的購貨人,盡量避免收取其開出的“遠期支票”。
因為利用“空頭期票”實施詐騙是犯罪分子的慣用手法,他們往往利用支付貨款的“檔期”,轉移貨物后逃匿或者將貨物銷售一空后潛逃。
合同詐騙的形式有哪些
其表現形式有如下五種: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詐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
5、以其他方法騙取當事人財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雙倍工資輸了怎么辦
2021-01-16健康證明怎么寫,健康證明模板有哪些
2020-11-18打擊危害公共衛生罪的主體是什么
2020-12-06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分配
2021-02-05房屋整改延期如何理賠
2020-11-10倉庫租賃協議
2021-02-01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產假期被裁員賠償標準
2020-12-24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公司注銷勞動合同是否自動終止
2020-12-28勞動調解書有錯別字還有效嗎
2020-11-18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旅行社責任險條款簡介
2021-01-30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