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協議解除時,由于是雙方當事人通過達成一個新的協議,將原來的合同解除,此時是否有溯及力完全看當事人的意思,當事人在協議中約定有溯及力的就有溯及力,沒有約定的則由法院和仲裁機關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否有溯及力。
在違約解除時有無溯及力應該按照以下原則來確定:其一,盡量保護非違約方的合法利益,其二,滿足被解除合同的性質與種類的要求。按照這兩個原則我們來具體分析:
1、非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有溯及力
非繼續性合同是指履行為一次性行為的合同。一般來看,非繼續性合同在被解除時能夠恢復原狀,即已經履行的給付可以返還給付人,所以一般都有溯及力。另外,違約解除是對違約方的制裁,是一種特殊的違約責任,是對非違約方的一種救濟,所以在考慮解除是否有溯及力時還要考慮這個因素。在守約方履行時,如果有溯及力,那么他的履行將由接受履行方返還,并且要和履行時的價值一致,這對守約方來講有利。而且在我國沒有采取物權行為獨立和無因性理論,如果給付中有物權變動的話,此時的返還是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視為所有權沒有變動。在違約方全部或者部分履行時,往往這些履行都是瑕疵履行,對守約方來講,根本實現不了合同的目的,返還這些給付對守約方也是有利的。在違約解除有溯及力導致返還時,往往會發生一些費用,這些費用應該由違約方來支付。
2、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沒有溯及力
繼續性合同是履行必須在一定繼續的時間完成,而不是一時或一次完成的合同。典型的象租賃和委托等。租賃、消費借貸等繼續性合同以使用、收益標的物為目的,在解除時這些利益已經被受領方享有沒有辦法返還,因此不能有溯及力。這樣,獲得利益方此時所獲得的利益就是不當得利,適用不當得利的規定,應該返還給給付方。
除不能返還導致沒有溯及力外,在委托合同時也不能有溯及力,原因是如果委托合同解除溯及到合同成立時消滅的話,會使受托人已經進行的代理行為失去全部法律依據,將變成無權代理。這樣因代理行為所進行的活動以及所牽涉的當事人都將遇到不可預計的法律后果,不利社會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導致社會秩序紊亂。
合同解除時對其法律效力的認定需要分兩種情況進行,即合同是否是繼續性合同,如果是那么合同解除后原則上沒有溯及力。反之,則有溯及力。實踐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最好還是咨詢專業律師比較穩妥。律霸網為你推薦你所在地區經驗豐富的律師,為您解決法律上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責任認定要多久
2021-02-08肇事后人死了一定會負刑事責任嗎
2021-01-05公司單方面降職降薪屬于變相辭退嗎
2021-03-21產品質量糾紛能否賠償可得利益
2020-11-11股權眾籌融資是否涉嫌非法集資
2021-03-20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我國法律規定的禁止的婚姻行為有哪些
2020-12-18交通事故誤工費該誰出
2020-11-19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保險繳費能暫停嗎
2021-03-09飛機延誤找誰賠償
2021-02-10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醉酒肇事保險賠償嗎
2021-02-15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