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基于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作為合同體系的一項法律制度,合同解除具有以下法律性質:
(1)合同解除適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合同只有在有效成立后、履行完畢前才發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可撤銷合同及無效合同因屬于效力瑕疵或欠缺的合同,不受合同解除制度調整。
(2)合同解除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為避免當事人濫用合同解除制度,從而維護合同的嚴肅性和社會經濟生活的穩定性,法律規定合同解除必須具備法定條件或約定條件,禁止當事人任意解除合同。所謂法定解除,是指由法律規定在一定條件下解除合同的行為。例如,<合同法>第94條規定的5種情形。所謂約定解除,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當出現解除合同的條件時,合同解除。當然,當事人不必在訂立合同時就約定解除合同,也可以事后經協商一致解除合同。
(3)合同解除必須有解除行為。我國法律沒有采納當然解除主義,即具備合同解除條件,就可以解除合同。因此,當事人要解除合同,必須有解除行為。合同解除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雙方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第二種是享有法定或約定解除權的一方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合同解除方必須具有法定或約定解除權,沒有解除權的解除行為不發生法律效力。
(4)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基于合同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合同關系)消滅。理論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權的效力是合同關系自始消滅。所謂合同關系自始消滅,是指當事人負有恢復原狀的義務,亦即合同解除的效力溯及既往。第二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權的效力是合同關系向將來消滅。所謂合同關系向將來消滅,是指合同關系自解除時消滅,合同解除前的關系仍然存在,亦即合同解除不溯及既往。我國(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由此可見,我國合同法采納的是第一種觀點,即合同解除的效力溯及既往。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西安老人住院子女最多可休多少天
2021-02-26驗資費用的收取標準
2020-12-18全款公寓房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1-24酒后駕車將面臨哪些處罰
2021-02-25交通事故新規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0改裝車輛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04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交通事故認定書幾天出來
2021-01-18交通意外保險怎么賠償
2021-01-01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學生在校住宿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3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新農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有哪些不同?
2020-11-08跳槽七誡 龍華勞動律師
2020-11-20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疫情春節停工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1-23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