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期審理的概念
延期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通知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和公告開庭審理日期后,或者在開庭時,由于出現法定原因,而另定日期對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延期審理前已進行的訴訟行為,對延期后的審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時間不計算在審理期限內。
二、延期審理的情形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一百三十二條【延期審理】
第一百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解釋】本條是關于延期審理的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審理:
1、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如果確因突然患病等正當理由沒法到庭,審查證據、認定事實等就難以進行,這將影響人民法院正確裁判,因此,可以延期審理。
2、當事人臨時申請回避。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回避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如果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參加本案的工作,致使案件審理一時無法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3、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可以延期審理。
4、其他應當延期審理的情形。比如,一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因妨害民事訴訟而被拘留,不能按期或者繼續開庭審理等。
人民法院決定延期審理后,對下次開庭審理的日期和地點能夠即時確定的,應當當庭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能即時確定的,可以在確定以后另行通知。
司法實踐中,發現是否存在需要延期審理的情況是開庭前準備的重要內容。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沒有到庭的,應將情況及時報告審判長,并由合議庭確定是否需要延期開庭審理或者中止訴訟。決定延期開庭審理的,應當及時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決定中止訴訟的,應當制作裁定書,發給當事人。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綜上所述,如果要進行延期審理,必須是要符合上述幾條條件才能延期審理。值得注意的是,在延期審理的次數是只有兩次的,如果您在這方面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小編建議您到律霸網尋求律師的幫助,不要錯過案件辦理的最好時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反環境保護法怎么處罰
2021-01-25最新的申請土地確權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20權錢壞軍婚 案發進牢獄
2021-02-16外國投資者參與經營者集中要接受審查嗎
2021-02-06商標侵權應該如何處置的
2020-12-26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是什么
2021-03-06未婚生子男方不給撫養費有什么后果
2020-11-09代書遺囑有效的條件
2021-02-04債務人可以放棄遺產繼承嗎
2021-03-03小區內晚上修路可以投訴嗎
2021-01-23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中介買賣房屋風險怎么防范
2021-02-15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仲裁申訴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25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
2020-12-23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