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證人不出庭理由有哪些
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另外,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證人的特征
所謂證人是指知道案件事實情況并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供證言的人。憑借證人的證言來查清案件事實為古今中外的法律所重視,也是各種訴訟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證據形式。在我國,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應如實地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證人的訴訟地位獨立于被告人、被害人、自訴人、鑒定人,與其他訴訟主體相比,證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證人必須了解案件情況。知道案件情況是證人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成為證人的必備條件。證人對案件事實的了解,是在案件事實的發生過程中或發生之后形成的,在訴訟中,證人把在此之前形成的記憶通過語言文字再現出來,成為證人證言。
(二)證人作證的義務性。出庭作證是證人的義務,對于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證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得以拒絕。
(三)強制性。證人在作證時應當如實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自認制度的建立一般是發生在訴訟過程中的,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所陳述的事實承認。這種制度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強制措施如何執行
2020-11-25股東代表訴訟中以誰的名義提訴訟
2020-12-01把抵押的車賣了是否違法犯罪
2021-03-07離婚財產
2020-12-14直系親屬贈予房屋要交契稅嗎
2020-12-10第二次起訴離婚訴狀
2020-12-14父親交不起贍養費孫子能交嗎
2021-02-18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3-02公款不能轉給私人賬戶嗎
2021-03-05在轉繼承糾紛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0建筑施工強制性規范有哪些
2020-11-16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被代理人(委托人)的權利與義務?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