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罪量刑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
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二、售假冒偽劣商品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根據《最高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十六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二)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三、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怎么辦?
1、協商解決
2、投訴、調解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后,可以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調解,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
消費者投訴可以采取電話、信函、面談、互聯網形式進行。但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要講清楚以下內容:一是投訴人基本情況。即投訴人的姓名、性別、聯系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二是被投訴方的基本情況。即被投訴方名稱、地址、電話等。三是購買商品的時間、品牌、產地、規格、數量、價格等。四是受損害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的時間及與經營者交涉的經過等。五是購物憑證、保修卡、約定書復印件等。
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做法不單是嚴重的侵犯到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大量的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是在違法犯罪。消費者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以后,即便商家不構成犯罪,也可以要求商家承擔賠償責任的,而且是懲罰性賠償。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既遂標準是什么
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該怎么辦?
什么是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臨時工是否能確定工傷
2020-12-18交通死亡事故最高賠償多少錢
2020-12-21交通事故中沒有足夠的搶救費用該怎么辦?
2021-01-26企業要求合同變更,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0-11-25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意外險保額如何計算
2021-03-25怎樣區分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吉化爆炸案理賠可能僅幾萬元 損失應由誰買單
2021-03-04建行被罰30萬,涉嫌什么違法行為
2021-03-03小時工突然受傷當事人應該理賠嗎
2020-11-08賓館遇拆遷,被拆遷人如何確定合理的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6養殖場關閉禁養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3-01國有土地上的私房,離婚后房產拆遷補償怎么分
2021-02-17已購公有住房的拆遷補償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控制城鎮房屋拆遷規模嚴格拆遷管理的通知
2020-12-24被拆遷人與拆遷安置人的區別
2020-11-14企業拆遷補償糾紛如何解決
2020-11-23沒結婚拆遷房和爸媽是分開的嗎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