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駛探視權可以把孩子帶回家嗎?
1、行使探視權期間最好不要隨意把孩子帶回家,即使是帶回家也要告知孩子的父親或母親,《婚姻法》第38條第二款規定了確定探望的時間、方式的兩種途徑:“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根據上面法律的規定,也就是說規定了父母協議和法院判決兩種方式,并且確定了“協議優先” 的原則。按照協議優先的原則,父母應該先通過協商確定探望的時間和方式。
2、在協議時雙方應該本著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長的基本原則,根據夫妻雙方的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探望時間和方式。父母是探望權的利害關系人,直接撫養方是子女的監護人,由父母協議,可以有效平衡父母和子女三方面的權益,妥當地安排探望的時間和方式,父母通過平等協商達成的協議也容易得到執行。因此相對于法院判決具有優先性。
二、離婚孩子撫養權如何爭取?
在律師代理的離婚案件當中,60%左右的案件存在爭奪孩子的撫養權的問題,除了尊重孩子的個人意見外,收集相關有利的證據可以最大可能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1、雙方基本條件的取證
對雙方的基本條件進行取證,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質、工作環境、收入狀況、居住條件、文化程度、性格修養等,通過對雙方的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即使夫妻雙方的基本條件,如工資收入、教育程度等差異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沒有差異。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質,就在爭取孩子撫養權方面尤為重要,因為直接撫養方的思想品質,會直接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2、雙方父母基本條件的取證
很多時候,真正帶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別是對于學齡前兒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環境,以及長期帶孩子的父母的意見及身體情況,往往也是影響孩子撫養權的一個重要方面。
3、孩子生活環境方面的取證
離婚案件中孩子撫養問題的處理原則,是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雙方離婚,但有一方距離學校較近,或生活小區成熟,對孩子人學、生活最為有利,當然得到孩子撫養權的可能性就會更大。因此,這方面的取證工作也是必須的。
4、孩子的意見相當重要
一般,法院在處理撫養問題上,會認真聽取十周歲以上孩子的意見,并做筆錄入卷。在離婚前或離婚過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隨自己生活是尤為重要的。
十周歲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們這一代人更為成熟,對于離婚的含義及后果都基本了解,雖然這樣會對其造成傷害,但這種傷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對其成長最為有利一方撫養,算是對其的補救吧。
5、考慮法官判決孩子撫養權歸屬的因素
子女撫養方面,在進行辯論時,主要圍繞孩子判歸誰對孩子成長更為有利這一個中心原則展開。比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辯論:
其一,孩子的年齡。根據《婚姻法》及其相關規定,2周歲之內的孩子一般歸女方撫養;如果孩子在幼兒期,同等條件下,法官判歸女方撫養的可能性會相對大一些。
其二,從孩子的性別。如果孩子是女孩子,且年齡將近十歲,因為女方對于指導孩子的青春期更為有經驗,故同等條件下,法院判歸女方的可能性更大。
其三,從雙方的經濟條件。如果父母一方收入較高,可能會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撫養條件,在同等條件下,法院就有可能將孩子判歸收入較高的一方。
其四,從孩子一貫的生長環境,比如,孩子一直由爺爺奶奶帶著,或者孩子一直住在某套房屋中,上學也在該房屋周邊等,這些都是法官考慮孩子撫養權歸屬的因素。
其實,從感情和有利于孩子的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父親或母親在探視孩子的時候把孩子帶回自己家里面的這種行為也沒有什么壞處,但是,不告知對方,并且把孩子帶回家以后就不讓孩子再回到另一半身邊的這種行為是很不妥的,帶回家短暫相處也要妥善處理。
關于探視權在法律上是怎么規定的?
探視權起訴狀范本
離異如何剝奪對方探視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偵查羈押期限最長為幾個月
2020-12-13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1-01-19轉包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1-13上班時間腦梗如何賠償
2020-12-08登高作業違法規定如何處罰
2021-01-28涉外婚姻財產法院怎么判
2021-02-03涉外結婚有必要做雙認證嗎
2021-02-10打人致輕微傷可以立案嗎
2021-01-01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網簽的房屋可以保全嗎
2020-12-20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c1駕照實習期扣分規定有哪些
2021-03-10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法院可以查封個人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7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