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屬于泄露個人信息行為的標準是什么
司法解釋首先明確“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認定要件如下:
①主體資格適格;
②犯罪對象屬于本單位在履行職權或公共服務職能中依法收集的個人信息;
③客觀上實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行為;
④違反國家規定;
⑤情節嚴重;
⑥行為人主觀上故意。
符合以上行為的就構成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
相反,對于沒有符合上述標準的行為就不屬于泄露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泄露后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
1、收集證據線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種各種的郵件,接到天南海北的電話。這時候要留心,記下對方的電話或者是郵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這些信息很瑣碎,但是一旦收集好這些信息不僅能幫助自己維權,而且還可能幫助更多的人。
2、向相關部門報案。個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報案的目的一來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來也是可以備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類似的情況,就可以一起處理。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可以介入調查。
3、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防止被騙。個人信息泄漏后,不僅可以用這些信息盜用你的賬號,甚至還可能騙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聯系工具賬號丟失,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你的親朋好友,要他們倍加防范,以免上當受騙。
4、委托律師維權。如果個人重要的信息丟失,而且知道怎么丟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線索,那么就可以向專業的律師咨詢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律師給予肯定的答復,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是在消費過程中泄露,還可依據《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法律手段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不屬于泄露個人信息行為的標準是什么?如果對方的行為不構成泄露個人信息,對方的做法就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不需要因此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于不屬于泄露個人信息行為認定自己沒有把握或不清楚,請來律霸網上找律師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拆遷是否能申請國家賠償
2021-03-25監察機關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1-01-17收據原件丟失,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3欠款強制執行會抓人嗎
2021-02-04老公有家庭暴力如何離婚
2021-02-09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性騷擾導致他人精神失常并自殺需要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2020-12-30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公司裁人是按照交的保險賠償嗎
2020-12-23靈活就業保險交多少年
2021-01-23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告之義務與保險人給付責任的關系
2020-11-24代理人的承認可以視為當事人的承認嗎
2020-12-03河道灘涂地的權屬確認
2021-02-18房屋沒有門窗拆遷賠償嗎
2021-02-10自己的房屋只有一部分在拆遷范圍內,這樣合理嗎
2020-12-10拆遷賠償怎么打官司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