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精神病人有監護人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
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4條規定:
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時,可以將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中的(一)、(二)、(三)項或者第十七條第一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項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應視情況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
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中的數人。
精神病人是我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由于或多或少的心里障礙、大腦神經問題而導致了情感認知的異常。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
法律對于近親屬、朋友擔任監護人,設有一定順序。對于未成年人,其祖父母、外祖父母為第一順序,兄姐為第二順序,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為第三順序。對于精神病人,其配偶為第一順序,父母為第二順序,成年子女為第三順序,其他近親屬為第四順序,關系密切 的其他親屬、朋友為第五 順序。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應視情況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的數人。
由此可見,即使是成年的精神病人也是需要監護人的。精神病人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同殘疾人一樣,他們不具備良好的生活能力,無法識別是非對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跟需要他人的照料、監護,對其日常需要、精神等方面進行全面、整體的看護,以免他們對自己活他人造成嚴重的后果。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計算標準,制造假幣怎么處罰
2021-02-26企業債權人可以申請企業破產嗎
2021-03-08商標淡化行為應當注意把握哪幾點
2021-01-13反擔保抵押是什么意思,適用哪些情況
2020-12-30車禍幾年之后死了還用負刑事責任
2020-12-05什么屬于精神出軌,法律有規定精神出軌嗎
2021-02-12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3-24非訟案件怎么審理
2021-02-22學歷造假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13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關于噪音擾民哪個部門能有效的管理
2021-03-02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國外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2-05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保險合同解除
2021-02-16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保險公司定損和修車廠不一樣怎么辦
2021-01-25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汽車投保人維權存在哪些誤區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