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父母死亡哪些人能擔任監護人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六條規定,可以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
1、未成年人的父母。父母是子女最近的直系長輩親屬,且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管教的義務,所以,《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首先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這里所說的父母包括親生父母、養父母、無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即只要存在父母子女身份關系的父母,就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時,《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1)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2)未成年人的兄、姐;(3)經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關系密切的且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民法通則》關于上述人員排列的順序,是擔任監護人的先后順序。即監護人首先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擔任;當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亡或無監護能力時,則由有監護能力的兄、姐擔任監護人;如果沒有兄、姐或兄姐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時,則由其他關系密切的親屬和朋友擔任。但是,其他親屬和朋友擔任監護人時,必須是他們自愿承擔監護職責,并且經過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的同意。
3、無上述監護人時或上述監護人均無監護能力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此外,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可以用遺囑的方式為未成年人指定上述人員中的某人或上述人員以外的某人擔任監護人,只要該項遺囑具有法律效力,這種指定就受法律保護。
二、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產生爭議時,應當如何處理?
對擔任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產生爭議時,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的,可提起訴訟,由法院裁決。對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令其擔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法院可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從后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指定。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還應征求被監護人的意見。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是法定的,這不會受父母離婚的影響。但實踐中,因為父母的死亡或者不具有監護能力,導致無法行使監護權,這個時候出于對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護,法律就允許其他具有監護能力的近親屬來擔任監護人,這樣對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保護、教育監管也是有幫助的。
過繼監護人變更,需要辦手續嗎?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強制措施的種類
2020-12-11重婚生子可以上戶口嗎
2020-12-12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1-24抵押物滅失怎么辦
2020-11-13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傷害的公司有責任嗎
2020-12-11交通事故起訴起始時間是什么
2020-11-23軍人離婚應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再審提交哪些證據,才是新證據
2020-11-15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的
2021-03-21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小額人身保險的金額是多少
2021-01-31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保險監管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0-12-25新土地法規定每一畝地多少錢
2020-11-10拆遷補償費有哪些
2021-03-12房屋土地征收拆遷如何補償
2020-12-06淺析舊城改造政策的利益與代價分布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