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侵害名譽權與誹謗罪,好多人在這兩者之間弄不清楚,如何區分這兩宗關系呢?侵害名譽權與誹謗罪的關系及相輔相成又有所不同。遇到這兩種情況我們應采取那種措施進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呢?律霸小編給你整理的一下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要注意民事侵權行為與誹謗罪的界限。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于誹謗犯罪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后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另外,《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實誹謗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節較輕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規定: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通過以上閱讀我們得知,侵害名譽權與誹謗罪的關系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法律上都有相應的處罰措施。了解了這些規定對我們日常生活中防止此類行為的發生也有一定的意義,尤其是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有時候無意間的行為可能就構成了侵害名譽權或誹謗,小編整理以上資料希望引起大家注意。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租商鋪可以抵押嗎
2020-11-16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養別人老人多年能要回贍養費嗎
2021-01-27當事人在不知情下被簽合同有效嗎
2021-01-21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擔保合同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08買賣合同范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1-29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投保人對被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合同無效嗎
2020-11-17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如何購買車險才劃算
2021-03-24甘肅省校方責任保險管理工作暫行辦法
2021-02-26保險受益權行使相關問題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