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父親和母親是法定監護人,監護權也是比較常見的民事權利,如果孩子的父母不具備監護資格,法院可以取消其監護權,交給合適的人或者單位繼續監護。那么,父親監護人責任是什么?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了解下。
一、父親監護人責任是什么?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監護責任,違反監護職責時,發生監護人責任,包括:
1、失職責任。因父母的故意或過失而致被監護的未成年子女受損害時,父母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民法通則第18條第3款規定:“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具體說,父母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分別其程度,或構成濫用責任(監護權濫用),或構成侵權責任。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普通程序審理;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按照特別程序審理;既要求承擔民事責任,又要求變更監護關系的,分別審理。
2、代負責任。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做為法定監護人負有賠償經濟損失的責任。至于確定損害賠償的條件、賠償的數額和方法等,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
二、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有哪些人?
對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綜上所述,父親是孩子的監護人,要在日常生活中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父親監護人的責任有失職責任和代負責任。父親失職對孩子的合法權益產生損害的,要承擔賠償義務。如果孩子對他人的的合法權益產生侵害,則父親作為監護人,要承擔連帶責任,承擔起賠償義務。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惡意低價競爭是犯罪嗎
2021-01-02試用期多長有法可依
2021-02-01離婚案律師費多少
2020-11-20逆向工程是否構成商業秘密
2020-12-25酒駕造成車禍造成傷亡怎么處理
2020-12-08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終審判決一審法院會收到嗎
2020-12-20新三板掛牌鎖定期是多長時間
2021-03-26實施家庭暴力承擔什么民事責任
2021-01-18公司買賣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31學生私自離校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6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法院可以凍結失業人員經濟補償金嗎
2021-02-25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