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賠償糾紛私了有沒有法律效力
1、工傷發生后,如果用人單位既未向主管部門上報,又未向勞動保障部門申請認定工傷,在這種情況下的協議是無效的。因為該行為屬隱瞞不報,逃脫了勞動監管部門的監管,最終破壞了國家的勞動安全制度,也損害了勞動者的健康權利,違反了法律強制性和禁止性規定,依據《合同法》第52條第(五)款規定,該協議自始無效。
勞動法規定:國家建立傷亡事故和處理制度,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該法條規定用人單位對待工傷的行為標準是“應當……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是強制性的。
安全生產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拖延不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壞有關證據。該法條規范用人單位的強制性和禁止性行為是“單位負責人……立即如實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規定:企業負責人接到重傷、死亡輕傷等事故報告,應當報告企業主管部門和企業所在地勞動部門、公安部門、人民檢察院、工會。該法條規定用人單位對待工傷的行為標準是“……應當立即報告企業主管部門及所在地勞動部門……”同樣是強制性的。
工傷認定辦法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該法條同樣規范用人單位行為標準是“應當……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屬強制性規定。
2、工傷發生后,如果用人單位及時向行政主管部門上報,并啟動工傷認定程序。這種情況下的私了協議是有效的,因為勞動法賦予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自行和解的權利,這種權利的行使是在遵守國家安全勞動制度的前提下完成的。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事故,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也可以協商解決。企業勞動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企業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法律是允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勞動糾紛(自然包括工傷糾紛)協商調解的;法律之所以允許協商調解是因為這種協商既體現了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又節省了大量的仲裁或訴訟的成本,節約了社會資源,對社會的進步發展是有利的;同時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達真實,(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因此說,只要雙方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協議的內容又是真實的,在用人單位上報主管部門的前提下,工傷私了協議是合法有效的。
3、工傷發生后,如果用人單位及時向行政主管部門上報,并啟動工傷認定程序,這種情況下達成的賠償協議,如果賠償金額低于法定工傷待遇標準的,此協議是可以申請變更或撤銷的;申請變更或撤銷前協議是有效的。
勞動者發生工傷后,法定工傷待遇應是15萬元,協議賠償金額是10萬元,那么勞動者可以申請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追要應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另外5萬元。因為根據合同法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撤銷的有,(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的顯示公平的;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2條規定:對于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賠償金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予以變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商行政處罰步驟有哪些
2021-02-2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二
2021-02-12如何注冊品牌名
2020-12-24定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2-16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的職責包括哪些
2020-12-08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無故辭退員工無合同怎么維權
2021-02-15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02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家庭財產兩全保險條款范本
2021-03-11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