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還是為勞動者購買社保,這其實都是作為用人單位的義務,而如果沒有按照規定來操作的話,則此時單位就要承擔不利的法律責任。那現實中如果單位僅僅與勞動者簽勞動合同不買社保的話,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是好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員工與用工單位產生勞動關系,不管是否簽署勞動合同,都應為其辦理社保,不辦理社保屬違法行為,用人單位應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這個時候員工要做的其實很簡單:爭取維權。
可自主離職
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參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不需受提前30天的限制,更不用批準,可立馬走人。
可獲取經濟補償
員工以上條理由離職時,用人單位應當向其支付經濟補償(參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參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可主張雙倍工資
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如公司不做補償,可申請勞動仲裁,員工需保存好工作證、工資條等可證明與單位存在用工關系的證據以備舉證;如公司違法解除合同,需承擔賠償金,賠償金額標準為經濟補償的兩倍;若存在克扣工資的情況,還應足額補完應獲薪資(有加班情況還應補足加班工資),當然不管哪一種方式,用人單位都應為員工補交社保。
就購買社保來看,不僅僅屬于用人單位的義務,同時也是勞動者的義務,而在我國權利可以放棄,但義務卻是必須要履行的。因而在單位與勞動者建立了用工關系之后,不管是哪一方都不能說不買社保。至于簽勞動合同不買社保該如何處理,上文中已經給出了介紹,希望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公司倒閉社保怎么辦?
公司法人要交社保嗎?公司法人代表是否要交社保
社保卡補辦流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形股東的法律風險
2020-12-12如何確定征地補償分配方案
2021-02-23拆遷不簽字怎么進行行政訴訟
2021-02-22離婚凈身出戶協議寫明不出撫養費是否合法
2020-11-14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取保候審多年后是否追訴
2021-01-06法院如何強制執行
2020-12-28瀆職侵權如何賠償
2021-03-07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1-03-11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貨損賠償糾紛案
2021-01-30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親筆抄錄風險提示 確定利益不受損
2021-01-07保險公司擅自在院墻上開門被判敗訴
2021-02-16保險經營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