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隱私權行為如何認定
作為人格權之一,侵犯隱私權責任的構成也同侵犯其他權利一樣,須具備侵權責任構成的一般要件,即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等四要件。
一、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二、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三、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四、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想要對一個行為進行侵犯隱私權的認定,那么就需要同時符合上述四個條件的內容,即主觀具有過錯、違法行為的存在、損害結果發生以及具備因果聯系。缺少其中一個條件都不能對該行為進行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損害賠償訴訟的管轄法院
2021-03-04有效的借條怎么寫
2021-03-07財產保全是名下所有財產嗎
2021-01-29判決書生效后多長時間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2021-03-01打架報警醫療費要承擔嗎
2021-02-15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閑置2年房產能抵押嗎
2020-11-21農村房屋確權發證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04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哪些糾紛屬于勞動爭議糾紛
2021-03-19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