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侵權產生的原因
在新聞媒體傳播的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可能會夾雜著一些不真實的報道或者不客觀的評價,各種新聞活動不可避免地觸及到個人隱私生活和社會成員的名譽。新聞侵權產生原因的詳細內容請閱讀下文。
(一)部分新聞工作者業務素養不高、法律意識淺薄
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年輕的新聞工作者沒有進行專門的業務技能培訓便進入新聞行業,導致他們對自身的業務素質,包括工作準則和職業道德要求也寥寥無知,所以他們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往往由于自身的有限的業務素質而造成新聞侵權。再者就是新聞工作者的法律意識淺薄,部分新聞工作者有著嚴重的特權思想,在進行新聞采訪時,把自己的特權思想有意無意的體現出來,不能把自己視為一名普通公民,而以新聞仲裁者、審判者的形象出現,作出不公正的報道,從而構成新聞侵權。
(二)新聞媒體缺乏相應的行業內部自律規范
近年來,隨著新聞媒體的大量增加,媒體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利益的驅動下,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忽略自己的社會職責,有的新聞機構為了追求最大的發行量,大量刊播夸大事實的或者完全虛構的新聞報道等。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新聞業正從單一的官方指導向多元的市場指導轉變,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新聞媒體行業規則與職業規范已經不能符合發展趨勢,而在新舊規則交替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空白,客觀上造成了漏洞。但至今我國尚未出臺一部專門的新聞法,只有不同層次的法律規范在實踐中起著規范作用。因此,如何調整新聞行業規則、重塑行業規范,制定成文的新聞法和行業內部規范,成為一個極其緊迫的課題。
(三)新聞報道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是新聞的宗旨和生命,新聞的真實性強調的是新聞事實的正確性,違背真實性原則往往會發生新聞侵權,有的新聞機構為了追求新聞的時效性,采訪往往不深入,不全面,導致新聞內容失實。而新聞內容嚴重失實主要表現在在:隨意修改,斷章取義;以偏概全,夸大事實;事實不準,亂下結論等。縱觀新聞侵權的案件,幾乎所有的新聞侵權都和違背新聞的真實性有關,所以把握新聞真實性原則是避免新聞侵權的關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事索賠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0-11-26雇傭關系確立的條件
2020-11-28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勞動簽定和司法鑒定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尋找債務人及其財產線索的方法
2021-02-13能拿別人的房產證去做抵押嗎
2021-03-21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什么情況下格式合同無效
2021-02-20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有關保險的"法律常識"
2021-01-28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保險合同有效期究竟有多久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