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徇私枉法罪和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區別有哪些?
1.主體不同:前罪是特殊主體,后罪是一般主體;
2.客體不同:前罪為瀆職犯罪,后罪為妨礙司法類犯罪;
3.方法不同:前罪是向司法機關作假證明以包庇,后罪是用通風報信或提供便利以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窩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一十七條,【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有查禁犯罪活動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向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提供便利,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徇私枉法罪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的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對明知是沒有犯罪事實或者其他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其他隱瞞事實、違反法律的手段,以追究刑事責任為目的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的;
(2)對明知是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人,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其他隱瞞實事、違反法律的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的;
(3)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其他隱瞞事實、違反法律的手段,故意使罪重的人受較輕的追訴,或者使罪輕的人受較重的追訴的;
(4)在立案后,采取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其他隱瞞事實、違反法律的手段,應當采取強制措施而不采取強制措施,或者雖然采取強制措施,但中斷偵查或者超過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實際放任不管,以及違法撤銷、變更強制措施,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際脫離司法機關偵控的;
(5)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出枉法判決、裁定,即有罪判無罪、無罪判有罪,或者重罪輕判、輕罪重判的;
(6)其他徇私枉法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綜合上面所說的,徇私枉法罪和幫助犯罪分子逃避都是屬于明知在犯罪的情況下還做出不合法的事情,這兩種行為同樣會承擔刑事的責任,但對于兩種是屬于不同的犯罪情節,執法人員在處理的時候就會結合實際的情況來進行辦理。
徇私枉法罪的行為有哪些
徇私枉法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徇私枉法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告輸了要交訴訟費嗎
2021-02-25版權注冊費如何繳納
2020-12-30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婚前貸款買房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1-03-08現在離婚財產怎么分配
2021-01-10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輕微傷怎么起訴
2020-12-11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勞動爭議管轄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9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騙取生育津貼如何處罰
2021-03-17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失效
2020-12-31租賃承包地后未兌現租金又轉租他人,農戶能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嗎
2021-01-06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