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作為犯罪的定罪標準是什么?
(一)違反法律直接規定。是指《刑法》有直接規定的罪名,才構成犯罪,即罪刑法定原則:“法無規定不為罪”,嚴禁“類推”。以《刑法》確定罪名為準。
(二)負有法定義務。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具有作為義務而不作為的行為。
例如;母親拒絕嬰兒喂奶,造成嬰兒死亡的。屬于不作為犯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遺棄罪】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拒絕履行的行為。是指能夠有條件作為,而拒絕履行作為的行為。
《刑法》第四百四十五條 【戰時拒不救治傷病軍人罪】戰時在救護治療職位上,有條件救治而拒不救治危重傷病軍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傷病軍人重殘、死亡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要達到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
二、一審刑事案件審理時間一般是多久?
一審法院的正常審理期限(一般為2個月,至遲不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例外)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常見的審限應當在三至六個月。
實際上,所謂的不作為犯罪也主要就是對這類罪名的概括,但是在處理不作為犯罪的時候,具體還是要根據犯罪情節,犯罪動機,以及犯罪后果等這些因素來量刑的,其他方面也沒有什么特殊的規定。同時我們也需要知道,任何我們應盡的義務都是絕對不能推脫的。
不作為犯罪的后果是什么?
不作為犯罪類型都有哪些?
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用新型專利是什么意思
2021-01-03在暴力拆遷過程中遭遇的財產損失,被拆遷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1-01-05輕微傷抓人有時間期限嗎
2020-11-15軍婚法律保護有哪些內容
2020-12-23股東名冊在哪里查詢
2020-11-19發票抬頭是什么意思
2021-03-18老公有外遇要離婚,妻子怎么搜集離婚證據
2021-01-12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提供格式合同一方有什么責任
2021-01-11怎樣預防倉儲合同糾紛
2021-03-03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侵犯姓名權無財產損失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25違法霸占農村公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30違反競業限制會坐牢嗎
2020-11-10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被保險人違反保證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