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班費的規定小時工資標準如何計算
勞動合同中對工資有約定的,按不低于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確定。在具體折算時,勞動者還需要了解相應的規則。正常情況下,用人單位按月發放的工資中不包括休息日的工資。目前,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數和工作時間分別為20.83天和166.64小時,而全年月平均計薪日和計薪時數分別為21.75天和174小時,職工的日工資和小時工資按計薪時間進行折算。
計算方法為: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21.75天×300%×加班天數,休息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21.75天×200%×加班天數。
二、分類計算
確定了加班費的計算基數后,還必須區分不同情況,才能準確計算出加班費,實踐操作中具體要把握以下幾點:
1、標準工時制度的加班費計算。
按照勞動部《關于印發的通知》,應按以下標準支付工資:
(1)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日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勞動者工資;
(2)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勞動者工資;
(3)用人單位依法安排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勞動者工資。
2、綜合計算工時制度的加班費計算。
按照勞動部《關于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和《關于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規定,經批準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企業,在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準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并按《勞動法》第44第1款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第44第3款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而且,延長工作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目前,加班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常態,實行計件工資的勞動者,若雇傭單位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應根據以上所述的原則,按照比例,不得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時間計件單價的固定比例支付其工資。
超時加班不給加班費怎么維權
法律對加班費規定有哪些
計件工資如何算加班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賃的企業環境違法由誰承擔責任
2021-02-11域名糾紛主要有哪些類型
2020-11-13涉外婚姻辦理結婚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1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合同保全有哪些意義
2020-11-08合同到期解除協議書還有效嗎
2021-02-19集體土地租賃協議書的內容
2021-03-17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該案中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0汽車涉水后怎么處理什么情況下車子涉水可以理賠
2021-03-22保險公司是否有追償的權利
2021-03-17被保險人權利之法律規定
2020-12-27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
2020-11-20意外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