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犯罪中,根據行為人主觀形態的不同,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其中過失犯罪的危險性比較小,因此往往作出的處罰也是較輕的。而在故意犯罪當中又具體區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那犯罪的間接故意有哪些情況呢?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犯罪的間接故意有哪些情況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
(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
(2)為了追求一個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
(3)在突發性案件中不計后果,動輒捅刀子的情形。
二、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過失的區別
間接故意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者的區別主要在于:
第一,區別的關鍵在于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所抱的心理態度不同。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不僅不希望發生這種結果,而且是完全反對這種結果的發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發生這種結果是違背其主觀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間接故意,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放任態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對,既不追求,也不防止,發生與否均不違背其主觀意愿。
第二,促使和支配行為人實施行為的主觀認識因素也不同。過于自信的過失中,行為人雖在一開始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曾有預見,但真正促使實施行為時,其認識上卻是相信可以避免的,認為不會發生這種結果,而不再是認為仍有可能發生,而在間接故意情況下,行為人無論在行為前,還是在行為過程中,對危害結果發生的認識一直處于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不肯定的狀態之中。
第三,過于自信的過失中,行為人認為危害結果不會發生,具有一定主客觀條件為依據的,只是對這些條件的作用作了輕率的、過高的估計,誤認為憑這些條件完全可以避免發生危害結果。
上文中小編已經作出了介紹。雖然《刑法》中規定的大多數犯罪都是屬于故意犯罪,其中也沒有怎么區分是直接故意還是間接故意,但也有少部分的罪名明確規定必須要是直接故意才能構成犯罪,換言之,如果此時行為人是間接故意的話,則就不會認定為犯罪。
無犯罪記錄證明有效期是多久
經濟犯罪偵查措施有哪些
共同犯罪中主犯刑事責任如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多長時間不追究
2020-11-23債務人失蹤該怎么處理
2020-11-09人身侵權責任承擔的方式
2021-03-17股權登記的流程是什么
2021-02-28一首歌的版權費是多少
2020-12-15訴訟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1-01怎樣確定贍養費標準,贍養費包含哪些費用
2021-02-28房屋征收補償決定送達后會發生什么
2021-01-14遵義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室內噪聲檢測標準有哪些
2021-02-19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出口產品責任險理賠案例
2021-03-08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