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應付刑事責任么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刑法》第十五條規定: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 “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忙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三)應當注意的是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而在故意犯罪中,許多犯罪只要行為一經實施,就構成犯罪,比如行為人實施了殺人行為,雖然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得逞,也應當負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二是在處罰上,鑒于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定得輕。
刑事犯罪具體可以分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而在過失犯罪中又可以區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情況。當然,過失犯罪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這首先要看法律中有沒有規定。若本身就沒有規定的話,那么就不能對過失犯罪作出相應的處罰。比如,過失造成他人輕微傷或者輕傷的,就不認定構成犯罪。但要是造成重傷或者導致死亡的話,則可以認定為過失致人重傷罪或過失致人死亡罪。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試析保險合同中的幾對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1-03-22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條款的
2021-02-06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區別
2020-11-15車輛發生了保險事故因該怎么辦?
2021-01-31山西省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的試行辦法
2021-01-21怎么運用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處理集體土地上的征收問題
2020-11-11調整承包地的情形,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28新鴻基致力珠三角舊城改造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