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商家欺詐行為消費者如何維權
在與商家發生糾紛后,消費者應注意收集與商家溝通協商過程中出現的書面材料等各類證據,以便協商不成時向工商部門投訴,必要時還可以采取提起訴訟的法律手段以維護自身權益。
首先,消費者應當辯識何謂商家“欺詐行為”。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臺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三條規定: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一)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四)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五)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八)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九)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價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十)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十一)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虛假“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其次,消費者有必要知曉我國法律對商家欺詐消費者、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規定。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最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還應要求商家及時開具發票或收據,并進行妥善保管。在與商家發生糾紛后,消費者應注意收集與商家溝通協商過程中出現的書面材料等各類證據,以便協商不成時向工商部門投訴,必要時還可以采取提起訴訟的法律手段以維護自身權益。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該問題答案的整理,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制毒的犯罪分子會全部被判處死刑嗎
2020-12-19民事調解書能查到嗎
2020-11-10年薪是勞動爭議糾紛范疇嗎
2021-01-20登記一首歌版權大約多少錢
2021-01-28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進行傷殘鑒定
2020-12-25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由誰來照顧
2020-12-01探視權能接走住幾天嗎
2021-01-07交通事故處理的程序及交通事故處理的期限
2020-11-25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辭退后還能辦病退嗎
2021-02-08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什么是傷殘鑒定費
2021-03-15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無保險利益人投保合同案例
2021-02-09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快速理賠需要帶什么,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6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