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是指依照法律的規定,對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進行監督保護的法律制度。理論上,監護人的設定方式有法定監護、委托監護、遺囑監護、指定監護等方式。但根據現行法律,我國目前尚無遺囑監護的規定。遺囑是不能指定監護人的。
按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遺囑的特征有哪些
1、遺囑是單方法律行為,即遺囑是基于遺囑人單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發生預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為。
2、遺囑人必須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有遺囑能力,不能設立遺囑。
3、設立遺囑不能進行代理。遺囑的內容必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由遺囑人本人親自作出,不能由他人代理。如是代書遺囑,也必須由本人在遺囑上簽名,并要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4、急情況下,才能采用口頭形式,而且要求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后,遺囑人能夠以書面形式或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口頭遺囑因此失效。
5、遺囑是遺囑人死亡時才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因為遺囑是遺囑人生前以遺囑方式對其死亡后的財產歸屬問題所作的處分,死亡前還可以加以變更、撤銷,所以,遺囑必須以遺囑人的死亡作為生效的條件。
6、如果遺囑人沒有事實死亡,而是在具備相關的法律條件下,經有關利害關系人的申請,由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后,遺囑也發生法律效力,利害關系人可以處分遺囑當事人的財產。如果在短期內遺囑人重新出現,那相應的財產可以退還遺囑人;如果時間較長,類如超過兩年以上以及財產出現了無法退還的情況,則受益人應當對遺囑人的基本生活在其受益的范圍內提供幫助,但法定義務人不受此限。
法律上現在還沒有遺囑指定監護人的規定,所以遺囑指定監護人暫時是無效的。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兄、姐等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十年工齡單位能開除嗎
2021-01-31民法典草案中婚姻家庭篇都有哪些新規定
2020-12-16什么是域名仿冒注冊商標
2021-01-19行政處罰法立案后多長時間處理
2021-03-16轉賬支票背書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3-06交通事故全責賠償和標準
2021-03-15自愿放棄房產聲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什么是職業病,哪些職業容易患職業病
2021-03-0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飛機延誤的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保險合同是不是單務性合同
2021-03-13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保險條款應當合理解釋
2021-03-22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交通事故保險怎么理賠
2020-12-21因過錯造成保險財產損失代位求償案
2021-02-11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文本啟用
2021-03-23廢棄土地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