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工傷家屬撫養費是否給予支付
員工工傷家屬撫養費是不給予支付的,只有在工亡的情況下會給直系親屬發撫恤金,工傷賠償的費用包括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費等其他費用。
1、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2、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3、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國家和社會為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遭受意外傷害、患職業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的死亡、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給予勞動者及其親屬必要的醫療救治、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康復、社會康復和職業康復等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職工在發生工傷后,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依法進行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其中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工傷職工應依照勞動能力鑒定部門出具的傷殘鑒定,享受不同等級的工傷待遇。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中針對工傷保險費繳納規定,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應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職工個人不繳納。以北京市工傷保險繳費比例為例:企業每月按照其繳費總基數的0.2%-2%繳納,職工個人不繳納。
各位讀者閱讀到這里已經對文章有了基本的認識,如果大家對文章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如果您還要了解其他與工傷相關的知識,請登錄律霸網官方網站進行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詳細解答,以便更好地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0公訴起訴狀范本
2020-12-01醫療事故罪疏忽大意過失的特點有哪些
2020-12-26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央行下發通知2016年4月1日起網銀轉賬將免費
2021-03-22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沒有房產證只有購房合同可以保全嗎
2021-03-18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懷孕被裁員公司如何補償標準
2021-02-21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保險合同案件的特點、問題及對策
2020-12-05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