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可以處幾年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故意輕傷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輕傷結果的,不宜以犯罪論處。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故意傷害致死的,屬于結果加重犯,行為人主觀上對傷害持故意,對致人死亡有過失。
二、故決傷害罪與其它罪的區分
1、與一般毆打的界限
一般毆打行為只是給他人造成暫時性的肉體疼痛,但沒有破壞他人人體組織的完整性和人體器官的正常機能,故不構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毆打行為表面上給他人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顯著輕微,即按《人體輕傷鑒定標準》不構成輕傷的,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因此,在區分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時,既要考慮行為是否給人體組織及器官機能造成了損害,又要考察損害的程度。
2、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3、與過失致人死亡的界限
在故意傷害致死的情況下,二者相近之處是:在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在主觀上行為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往往都表現為過失的心理態度。二罪根本區別在于,前罪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其死亡結果是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沒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過失致人死亡。司法實踐中,依據案情查明行為人有無犯罪故意,對劃清二罪的界限,至關重要。
4、強奸、搶劫過程中情節
一般作為相應罪的加重情節,不再按故意傷害罪論處。
5、與其他犯罪
刑法第234條規定:“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奔葱袨槿嗽趯嵤┢渌缸锏倪^程中,傷害他人,刑法另有規定的,應按有關條文定罪量刑。如犯強奸、搶劫、放火等罪致人傷害的,應分別依照各相應條款定罪量刑,不依故意傷害罪論處。
綜合上面所說的,故意傷害他人的罪行,只要構成了犯罪的要件必定就會承擔法律的處罰,而對于判刑的年限就會結合實際案件的情況來,對于一般的情節就會處三年以下或者是拘役與管制,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執法人員都會按流程來進行的。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賠償標準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怎么認定?
涉嫌故意傷害罪拘留多少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損害賠償包括范圍
2020-12-21沒履行監護權可否不贍養
2020-11-13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不正當經營行為有哪些
2020-12-31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人身保險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5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報案不及時擅離現場,查不清事故原因保險公司能否賠償
2021-03-05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機動地是承包地嗎
2021-01-03土地流轉協議合同怎么寫
2020-11-16半年前說要拆遷,賓館停業半年損失怎么計算
2021-01-10被拆遷人如何確定合理的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2農村征地,怎么才能拿到合理補償
2021-01-27房屋拆遷中,評估報告有期限嗎,多長時間有效
2021-01-10上海職工拆遷補償怎么計算
2021-01-01駐馬店拆遷計劃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