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拘禁罪沒有得到諒解書的后果
請取保候審不以取得受害人諒解為前提條件,但是取得受害人諒解對辦理取保候審更有利。刑事訴訟法修改后,引進了刑事和解制度,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賠償達到協議取得諒解的,可以從輕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法律依據:
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2、《刑法》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二、相關知識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對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權利的任何自然人。身體自由權作為一種人格權,是組成民事權利體系之一的人身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事權利的享有基于民事權利能力。凡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之自然人均依法享受包括身體自由權在內的民事權利。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因此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對象,包括一切自然人(即基于自然規律而出生的人),即包括無辜公民、犯錯誤的人、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和犯罪嫌疑人。有一種觀點認為,非法拘禁罪中的“他人”,只是指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活動能力的人,包括潛在的有意志活動能力的人在內,如幼兒、醉酒者和熟睡中的人。但不應包括完全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活動能力的人,如嬰兒、嚴重的精神病患者。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我們整理的關于非法拘禁罪的相關知識,法律是無情的,法律也是有情的,只不過法律的有情和無情是區別人和物而分別定律的。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果您比較感興趣,我們有在線律師,歡迎您的隨時咨詢,解決您的疑問是我們的榮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費用有哪些
2021-02-09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有幾級
2021-01-16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微商,代購等將如何規范和管理
2021-01-05擔任安全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2020-12-29“熊孩子”給主播刷禮物錢款能追回嗎?最高法:可以!
2020-11-13患病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2-05采購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03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對于未約定補償金的競業禁止協議有效嗎
2021-03-23簽訂勞務合同叫什么員工
2020-12-12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哺乳期可以調崗嗎
2020-11-21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保險合同要如何變更
2021-01-09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案例
2021-01-1430萬車貸追不回 保險公司當“賠匠”
2021-01-11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