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文章造謠誹謗罪構成的要件有哪些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客觀要件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并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單位不能構成犯罪主體。
主觀要件
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于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解釋》明確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根據誹謗罪和《解釋》的規定,要學會分辨什么是謠言,什么是事實,什么是誹謗。作為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成年人,要知法、學法、守法。微信文章的瀏覽和轉載所涉及的不僅僅是誹謗罪相關的知識,還涉及著作權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簽名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26詐騙立案了可以銷案嗎
2021-02-27小孩的撫養權能寫進婚內協議嗎
2021-01-25產品銷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1-09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有規定孩子三周歲內離婚歸媽媽嗎
2021-01-29未婚先孕的有探視權嗎
2021-03-08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合同到期限勞動者還能不能否獲得補償呢
2021-02-20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什么情形簽勞務合同
2021-02-12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補繳社會保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2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學生勸架被劃傷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2-21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張某訴某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