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遺產的繼承方式可以分為四種,即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扶養協議和遺贈
法定繼承:是指直接按照法律規定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財產分配原則進行的一種繼承方式。法定繼承人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只有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第一順序繼承人全部放棄或喪失繼承權時,第二順序繼承人才能繼承。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
遺囑繼承:是指被繼承人通過立遺囑的方式,將財產指定歸法定繼承人中的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所有,同時對遺產繼承的份額進行確定。遺囑繼承指定的繼承人,必須是法定繼承人。遺囑有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等形式。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公證遺囑為準;沒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后所立的遺囑為準。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只有在被繼承人沒有合法遺囑的情況下,才按照法定繼承的方式進行繼承。
遺贈扶養協議:是指公民與扶養人、集體所有制組織訂立的有關扶養、遺贈的協議。這種繼承方式多適用于無人扶養的老年人,他們為了晚年能夠得到照顧,可以與他人或者組織簽訂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這種繼承方式,繼承人可以是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受法定繼承人的限制。在幾種遺產繼承方式中,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最高,優先于遺囑繼承、法定繼承和遺贈。
遺贈:是指公民以遺囑方式將其遺產中財產權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贈給國家、集體組織、社會團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個人,在遺囑人死后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當受遺贈人先于遺贈人死亡,其受遺贈權便自然消失。但是,當繼承開始后,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并于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在我國,遺產的繼承方式可以分為四種,即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扶養協議和遺贈。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事爭議被申請人提交答辯書的限期是多久
2021-01-09罪犯逃脫有追訴期限嗎
2021-03-16交通事故中要做哪些司法鑒定?保險可以賠償多少費用?
2020-12-04婚內協議離婚時為何不生效
2021-01-25包辦婚姻效力有哪些方面
2021-01-10在建工程能為第三方辦抵押嗎
2021-02-28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保險合同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變更
2021-01-08出租司機撞傷人反過來告保險公司
2021-01-13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土地承包經營權具體指什么
2021-03-25關于對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限制
2021-01-22國有企業職工住房拆遷補償
2020-12-27拆遷沒有房產證怎么辦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