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1994年5月12日)
第四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法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二)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三)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四)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十六條 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一)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第二十八條 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返還財產;(二)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依照本條第(三)(四)項的規定賠償; (三)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按照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四)應當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付相應的賠償金;(五)財產已經拍賣的,給付拍賣所得的價款;(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的,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開支;(七)對財產權造成其他損害的,按照直接損失給予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986年4月12日)
第一百二十一條 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第一百三十四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有獨資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0-11-24銀行匯票的基本當事人有哪些
2020-11-09贍養費的給付標準詳解
2021-02-15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1-16航班延誤保險賠償問題
2020-12-20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什么是無過失責任險
2021-02-14保險代理人該怎么應對保險糾紛
2021-02-20機動車第三者責任應當怎樣認定
2020-12-09拒保
2021-02-18承包荒山有年限規定嗎
2021-03-03土地出讓金與轉讓金是一回事嗎
2021-03-14房子評估要多久才能拆
2021-03-17農村宅基地住房拆遷補償相關規定是怎樣的
2021-01-12城中村拆遷改造基本政策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