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謀挪用商貿公司資金
被告人薛某某原任**河站外經公司商貿分公司經理,20**年*月**日調任綏芬河站外經公司副經理,離任前薛按照綏芬河站外經公司經理蘇某某的要求,將商貿分公司的賬外資金300萬元以蘇某某個人名義存入銀行,并將存折交給蘇某某。20**年*月**日,被告人薛某某因自家開辦制釘廠需要資金周轉,來到蘇某某辦公室,與蘇商議從300萬帳外資金中借用80萬元。協商后,蘇某某與薛某某于次日共同來到中國工商銀行儲蓄所,蘇將賬外資金80萬元轉至薛某某個人賬戶,后薛將此款用于開辦制釘廠的營利活動。20**年*月**日,被告人薛某某向檢察機關自首,退還了挪用的公款80萬元及利息1.07萬元。
二、挪用公款罪共犯如何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使用人與挪用人共謀,指使或者參與策劃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處罰。”
本文認為,“共謀”為使用人主觀故意,“指使或參與策劃”則為使用人客觀行為,只有在使用人與挪用人同時具備“共謀”和“指使或參與策劃”的條件下,使用人才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共同犯罪的認定,必須堅持主客觀相結合的原則,行為人既要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又要有共同犯罪的行為。我們認為,“解釋”第八條的規定堅持了這一原則。“共謀”是指共同犯罪的故意,包括明示或者暗示的共同意思聯絡、犯意溝通。“指使或者參與策劃取得挪用款”是共同犯罪的行為,是在主觀意志支配下的客觀行為表現。認定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二者缺一不可。前兩種觀點割裂了主、客觀的聯系,不能作為認定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標準。如,使用人僅有借用公款的提議,即所謂“共謀”,但未實施其他任何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使用人沒有共同犯罪的行為,就不能認定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因此,“認為只要使用人存在共謀、指使、參與策劃的任何一種行為,就構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的第一種觀點不能成立。并且,這一觀點也有悖于挪用公款罪重點是懲治利用職務便利挪用公款的國家工作人員的立法本意,打擊面過于寬泛。又如,國有公司經理未言明用途,指使財務主管將公款挪出,用于其個人經營活動,這種情況下,由于財管主管沒有“共謀”,即共同犯罪的故意,因此不構成犯罪。而實施了“指使”行為的該經理則應認定為真正的挪用人。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得知,共犯需同時滿足共謀和參與/指使策劃兩個條件才會構成挪用公款罪共犯。當然了,針對同一案件,各方均有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您有什么疑問,歡迎訪問律霸網,我們將有專業的律師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人員能否進入強制措施場所取證
2021-03-07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支票年月日怎么寫
2021-02-09消費者網購被騙怎么辦
2020-11-19侵權糾紛能否在被告住所地管轄
2021-02-22二審先予執行費用
2020-12-27如何鑒定交通事故車損
2021-01-04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怎么申請賠償
2021-01-09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是什么 法定繼承時遺產如何分配
2021-01-24司法凍結公司賬戶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3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雇傭關系需要辭職嗎
2020-12-09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借車給別人出了事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