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土地只有在公民的使用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所以國家會將土地劃分并分配給有需要的公民對土地加以利用,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公民就可以任意用任何方式來使用這種有限的資源,下面一起來看看法律規定的土地使用形式有哪些?
一、法律規定的土地使用形式有哪些?
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的相關規定,土地使用類型只有土地劃撥和土地出讓兩種形式。
(一)劃撥土地使用權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后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可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種基本形式。
(1)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后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
(2)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后,土地使用者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也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是無償的,也就是說無須繳納任何費用、支付任何經濟上的代價。
(二)出讓土地使用權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有以下幾個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償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內的土地使用權應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國家憑借土地所有權取得的土地經濟效益,表現為一定年期內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一定數額的貨幣為表現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以出讓年限為限。出讓年限由出讓合同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 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一種物權。土地使用權出讓是以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為基礎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后,在出讓期限內受讓人實際享有對土地占有、使用、 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使用權在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經濟活動,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形式有三種,即協議出 讓、招標出讓和拍賣出讓。
土地征收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批準權限,并依法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民補償后,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變為國有土地的行為。土地征收指國家依據公共利益的理由,強制取得民事主體土地所有權的行為。我國土地征收的前提是為公共利益。
從國家關于土地的法律條文來看,公民能夠合法地使用土地的方式總共也就只有兩種,超出這兩種使用權限范圍的就在法律層面上屬于違法的行為,不僅會被剝奪使用的權利還會被強制予以處罰。
土地使用權轉讓要交哪些稅
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需要哪些材料?
土地使用權年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銷售代理合同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1-21醫療器械事故打官司要收集哪些證據,第一時間要做什么
2021-03-02支票日期填寫規范是什么
2020-12-08離婚后監護人不盡撫養義務該怎么處理
2021-02-06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公司不履行貿易合同怎么辦
2021-03-25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挖沙子犯法嗎
2021-01-06離退休不滿5年能解除合同嗎
2021-01-31家庭財產保險險種
2021-03-14對于被保險人來說在處理三方關系時應注意什么
2021-03-24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固定資產保險費如何計算
2021-03-25保險受益權的涵義
2020-11-27為什么要為車輛買保險?
2021-02-25土地出讓費應該誰出
2020-11-22土地出讓金是稅還是費
2021-03-10土地轉讓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28土地轉讓模式
2021-03-11對農民房屋征用補償要注意什么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