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有沒有精神損害賠償
依據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規定,交通事故如果造成受害人傷殘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或者受害人親屬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精神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
第八條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外,可以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判令其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第九條 精神損害撫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殘疾的,為殘疾賠償金;
(二)致人死亡的,為死亡賠償金;
(三)其他損害情形的精神撫慰金。
二、影響交通事故精神損害賠償的因素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規定以及具體案件審理情況來看,目前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大體由以下因素確定:
(一)受害者的傷殘等級;
(二)受害者的年齡;
(三)肇事者的過錯程度;
(四)肇事者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
(五)受訴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的劃分為10個等級,由第I級(100%)到第X級(10%),在進行精神損害賠償時,每級比上級相差 10%。評殘后,受害者可以根據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向肇事方索賠。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精神損害賠償對于侵權行為人而言具有懲罰性,而對受害人而言具有填補性和撫慰性,它本質上是通過金錢賠償,使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撫。 在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對受害人不論是造成傷殘還是死亡,都將給受害人自身及其家庭帶來很大的精神損害。
發生交通事故后營養費由誰承擔
交通事故訴訟主體該怎么認定
不知發生交通事故而離開現場,是否構成逃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收費標準
2020-12-05嫖娼是犯罪嗎?嫖娼被抓怎么處罰
2020-12-12關于減刑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6探視權包括接走孩子嗎
2021-01-10手寫房屋放棄繼承書可以反悔嗎
2021-01-29超市雇員受傷責任承擔,由誰負責
2021-03-10劃撥用地手續有哪些
2021-01-17勞動者被裁能得到什么賠償
2020-12-17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外包的意義
2020-12-16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應怎樣證明保險經紀人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問題
2021-03-1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交通保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1-19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陽山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21拆遷安置房沒有錢補差價怎么辦
2020-11-22購買動遷安置房屋存在哪些風險
2021-02-03商品房拆遷和自建房拆遷補償的區別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