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假釋的法定實質條件有哪些
犯罪分子認真遵守監視,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后不至再危害社會,這是適用假釋的實質條件或者關鍵條件。犯罪分子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方面情形的,應當認為“確有悔改表現”:認罪服法;遵守罪犯改造行為規范和監獄紀律;積極參加政治、文化、技術學習;積極參加勞動,愛護公物,完成勞動任務。
“不致再危害社會”,是指罪犯在勞動改造期間一貫表現好,確有悔改表現不致重新犯罪的,或者老弱病殘并喪失作案能力的。
此外,根據有關司法解釋,把握適用假釋的實質條件,還須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為了貫徹對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對未成年犯的假釋在掌握標準上可以比照成年犯依法適度放寬。
第二,對罪行嚴重的危害國家安全的罪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主犯、慣犯的假釋,主要是根據他們的改造表現,同時也要考慮原判的情況,應當特別慎重,嚴格掌握。
假釋有什么意義
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假釋有什么意義呢。
(一)從犯罪人方面的意義
在獄中服刑的罪犯都有提前出獄、重新獲得自由的強烈愿望。為了鼓勵罪犯認真學習、服從監管、遵守制度、認真改造、真誠悔改,《刑法》規定了假釋制度,是罪犯重新融入社會的橋梁。
(二)社會意義
刑罰不僅僅是懲罰罪犯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成為教育、改善罪犯的手段。假釋有利于刑罰目的的實現,促進社會的穩定,降低監管成本,有利于社會參與罪犯的改造。此外,假釋體現了刑罰經濟的原則。因為假釋具有減少監管的成本、獄政費用。
(三)在司法方面的意義
假釋減輕了執行機關的壓力與負擔。正確的適用假釋,將符合條件不必繼續在監管場所內服刑的罪犯假釋,這不僅有利于假釋犯的改造,也有利于獄政部門對其他罪犯的改造。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假釋的對象一般是沒有限制的,但是每個國家的應對措施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國家對假釋做了很嚴格的規定,縮小了假釋的范圍。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機關是行政機關嗎
2021-01-09商標字體侵權能否要求賠償
2021-01-13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老公有外遇要離婚,妻子怎么搜集離婚證據
2021-01-12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誤工費的賠償
2021-03-09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被抵押的房產是否可以資產保全
2021-02-13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5購房的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1-03-18什么是爛尾樓?怎樣避免買爛尾樓
2021-02-04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公司沒簽合同員工主動離職可以告公司嗎
2021-01-17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如何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調解
2020-11-17發生勞動糾紛勞動者如何維權,勞動者維權時的注意事項
2020-12-06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