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公益訴訟的規定有哪些?
行政不作為公益訴訟的規定有損害公共利益的行政作為行為,行政作為行為侵犯了公共利益,但是行政相對人卻從中獲益。從目前的社會發展來看,這種行為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損害環境的行政作為行為。行政主體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或者所謂的政績,在批準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時,違法出讓土地的使用權,對一些重度污染但是可以帶來稅收等經濟利益的企業,違反相關法律,頒發生產經營的許可證,過度發放砍伐林木的許可證以及開采礦產資源的許可證,進行城市規劃時,沒有經過合理地論證,破壞了自然環境以及文化古跡;第二,違法減免稅的行為。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公共財政支出的來源。行政主體的違法行為,導致稅收收入的減少,不利于國家公共項目的建設支出,損害了公眾的利益,理應被納入行政公益訴訟的范圍;第三,行政主體濫用自身職權,將國有資產以不合理的低價進行轉讓甚至無償轉讓。
損害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為
對于行政主體損害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為行為。這種情況通常是指行政主體依職權應該做出相應的行為,而行政主體怠于行使以致使公共利益遭受損害。通過行政公益訴訟,將此納入法院的審查范圍,客觀上可以督促行政主體依法行政,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從而更好的實現依法行政,保護公共利益。因而,應該將造成公共利益損害的行政主體的不作為,納入行政公益訴訟的受案范圍之內。
二、行政主體損害公共利益的抽象行政行為
目前,我國行政訴訟法并未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受案范圍。抽象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一般具有不特定對象性,因而影響更加廣泛,而其反復適用性,則可能導致損害更為嚴重。若對抽象行政行為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可以在公共利益的損害造成之前,使其能夠得到事前的救濟。筆者認為對于即將建構的行政公益訴訟,可以對規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這樣才能更好地對行政行為進行監督。規章以上的抽象行政行為是行政立法行為,應當由立法機關來進行監督,以避免權力的沖突和法律資源的浪費。
在當代社會,政府如果不履行他們所應當履行的職責的話,那么對于公民來說無疑是一種具體的損害的活動,我們作為公民來說的話,所有的權利都應當是來源于我們,所以我們可以也進行一定的監督,通過投訴舉報的方式來讓他們行使自己的職權。
構成行政不作為的條件有哪些?
哪些行政不作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不作為訴訟時效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屋土地證和戶主不是一個人怎么辦
2021-03-24上班途中發生工傷有第三方責任怎么賠償
2021-03-03訴請解除贍養協議可否認定無效
2021-02-08贍養糾紛調解能否涉及財產
2021-01-18中國人同外國人內地結婚如何辦理手續
2021-01-16專利轉讓的概述是什么
2020-12-09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企業合并 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17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流程是什么,在哪些情形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0-11-12投保單非親筆簽名引發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7機動車解除保險合同保費計算辦法
2021-03-02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