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張貼拖欠管理費業主名單和信息違法嗎
這種行為由可能侵犯被張榜業主的隱私權、名譽權。家庭住址、電話等屬個人隱私,公司未經本人允許或經司法程序而公示,也屬侵犯隱私權。
《最高法關于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經書面催交,業主無正當理由拒絕交納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內仍未交納物業費,物業服務企業請求業主支付物業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即公司可通過正當途徑解決欠費問題,但無權采取極端手段:明知會損害業主名譽,卻為迫使業主就范而我行我素,客觀上也已影響了該業主的社會評價和尊嚴,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規定的承擔侵害名譽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相關內容鏈接:
名譽權是指公民、法人對其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認定行為是否構成名譽侵權須在主客觀方面具備以下要件:
(一)?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為人所實施的侮辱(體現為以不當的言詞評價、貶低和毀損相對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實”的真實性問題)、誹謗(體現為披露、散布虛假事實)、披露其隱私權(體現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護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為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受害人的評價時,才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作為認定毀損名譽的依據,侵權人僅僅只針對被侵權人,而未傳播給第三人,并不構成法律上的公開,行為只有公開進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權人的行為已經產生了社會影響,被侵權人的名譽受到損害。
(二)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
物業對業主催交物業費,應通過合法的方式來進行。如果在此方面您需要幫助,可以聯系律霸網律師,我們會為您提供詳細的咨詢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工傷鑒定標準和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09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年檢手續是什么
2021-03-05股東名冊在哪里查詢
2020-11-19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哪些行為屬于商標侵權
2021-01-29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期限有哪些
2020-12-26非親生子女離婚歸誰
2021-03-03民事調解強制執行可以申訴嗎
2021-02-02婚后離婚財產分割規定有哪些
2021-02-09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老人在商場摔傷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2020-11-22私人地皮有土地使用證可以買賣嗎
2021-03-14農田非法在別人土地上取土如何處罰
2021-02-14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勞動合同變更
2021-01-12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保險合同解除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保險理賠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