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土地房產律師 公司經營律師 損害賠償律師 合同事務律師 債權債務律師 醫療糾紛律師
相信大家對投資二字并不陌生,所謂投資,就是投入資產以得到利益的商業活動。現如今,投資的方式可不少,儲蓄、國債、股票、基金....數不勝數的投資理財方式讓我們眼花繚亂。投資入股如何分紅,成了不少人內心的疑問。那么,今天就讓律霸小編為您講解,我們入股后怎樣得到分紅呢?
一、入股分紅的概念
分紅入股系指既分紅又入股,將分紅與入股兩者相連結的一種制度,亦即企業除將一部分的紅利以現金或支票分配給員工外,并將員工應得的一部分紅利,改發企業的股票,使員工不但分享企業盈余的紅利,而且獲得企業的股權。基此,可知分紅入股兼具分紅與入股的特性。
二、入股分紅的條件
依據定義,員工入股應符合下列要件:分紅入股員工入股,其取得者須為服務企業的股票,既為使員工取得服務企業的股票,必依公司制度辦理。惟就美國實務觀察,其為防止股價暴跌及分散投資的危險,員工入股已不限服務企業的股票,包括公司債券或其他公司的普通股等。然依臺灣施行此一制度的情形,仍僅限于員工取得服務企業的股票。分紅入股參加入股者必須為公司的員工:一般均以公司的正式員工為限,部分企業則以公司職員在公司服務有一定年資以上的員工為入股對象。至于臨時人員,不在入股之列。至于員工取得股票的來源,一般系由雇主預付工資協助員工依其自由意志,照市價或較市價為低的價格,從市場或事業單位購得股權。
三、入股分紅的方式
員工入股成為公司的股東,依現行有關規定,可有下列方式:
1、分紅入股員工優化認購公司辦理現金增資時保留一定比例股份由員工 優先承購 公司發行新股時,應保留發行新股總額10%至15%的股份,由員工承購。
2、分紅入股分配員工紅利時以發給新股方式支付公司于盈余分配時,計算分配員工紅利的數額。得以發行新股方式給付,此即所謂的“員工分紅入股”。不論是以現金或發行新股給付員工紅利,員工均應依法申報為所得,因此,公司通常二者搭配,使員工一方面取得價值較高的股票,亦有現金可支付稅款。
3、分紅入股員工以股東身份認購股份公司于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時,如預計保留給員工認購的股份大于法定最高應保留之 15%時,公司亦得由原有股東放棄認購方式,使員工以特定人員身份承購。
4、分紅入股由現有股東移轉持股予員工公司于未發行新股時,如欲讓員工加入投資,亦得協調現有股東移轉部分持股予員工。此種方式于家族公司成為公開發行公司時,經常采用。
四、入股分紅的目的
可減少藍領、白領間的地位差異。分紅入股分紅入股的目的企業實施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依其定義與比較,其主要目的包括:
1、使員工與企業有一體感,提升工作意愿(合作方能提高生產力)。
2、促使勞資關系和諧及政治的穩定性。
3、增加股東人數,使股權分散。
4、防止資產持有分配的不平等化,并促進其平等化。
5、超額利潤與工資差距問題的對應。
6、由勞動者購買破產企業的股份。
7、破產企業的救濟。
8、稅收優惠(政府如有稅負優待時)。
9、作為第三種所得,有補充工資、退休金的功能。
10、緩和儲蓄與資本儲蓄的不足。
11、工資膨脹的自制與國籍競爭力的維持(可以控制名目工資上漲率與提高生產力上升率)。
12、就業促進效果。
13、使分配公平與經濟效果同時達成(緩和或克服提高生產與長期工資增加的兩難問題)。
14、強化勞動者自立功能與解脫無產階級化。
看了上文,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了投資入股如何分紅,其手續較為簡便,交易成本較低,競爭力較強,是一種用紅利分配激勵員工的好方法。對于員工來說,他們亦可作為企業的股東,大大提升了員工積極性,是一種利于勞資雙方的良性分配制度。員工既可以優化認購,也可以接受現有股東的轉移,分紅的彈性較大,凝聚力較強。
投資入股方式有哪些?注意事項是什么?
投資入股合同模板的內容
投資入股簽合同的注意事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官司訴訟技巧有哪些
2021-02-21倒車與直行相撞誰全責
2020-11-16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
2020-12-22現在孩子輔導可以要求前夫增加撫養費嗎
2021-02-16提存后發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17北京市二套房的認定標準
2021-01-19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有哪些?
2021-03-07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保險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3-02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投資連接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2021-02-15承包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1承包林地有林權證嗎
2021-01-18非經營性土地出讓交出讓金嗎
2021-02-01征地拆遷中有哪幾種拆遷維權方式
2021-02-17拆遷安置房如何過戶到子女
2020-12-09拆遷安置房能否買賣
2020-11-15收取拆遷補償費的會計處理是怎樣的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