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個人借款的雙方基本上都是熟人,而由于熟人之間的信任、法律意識的淡薄等原因就造成了個人借款糾紛的頻發。那么,在實踐中,關于個人借貸的糾紛究竟有哪些呢?此外,為了避免糾紛的發生,從法律的角度看,個人借貸利息是多少才會合法呢?下面將為您做一個較為詳細的闡述。
一、個人借貸糾紛有哪些
1、約定的利息過高
高額的利息是引誘出借人借款的主要原因。法律規定個人借款利息不得超出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但現實中借款人為了借到錢約定的利息往往超出法律規定,同時還存在利滾利的現象。而出借人,只考慮以遠遠高于同期銀行存款的利息的方式來收取高額的利潤,沒有考慮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導致本金及利息都得不到受償,最終不得不起訴到法院。
2、沒有擔保還款沒有保證
出借人出于朋友、親戚關系,或礙于面子等不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財產或找保證人,這就使得相應的借款沒有了保證,還款沒有了約束力,借款人不按時、足額歸還借款就在所難免。
3、借據、收據不規范
借貸雙方提交的借據、收據往往寫的不規范,導致文義含糊、不確切,成為雙方爭議的焦點。例如:
(1)借貸雙方名字書寫不規范
按照規定,本人姓名應以身份證、戶口簿上登記的名字為準,但在生活中,許多人常常在借據上或收據上書寫別名,或以同音的別字來替代。當發生糾紛訴至法庭時,借款人以借據上的簽名與本人身份證上不一致而不承認借款的事實,出借人以收據上的簽名不是還款人而反對已經還款或部分還款。
(2)利息約定不明確
除了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同期銀行利率的四倍,超出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以外,雙方在結算時把結算之前的利息記入本金,再次計算利息,出現利滾利的現象也不受法律保護。
二、個人借貸利息是多少才合法
根據法律規定,約定個人借款利息的利率可適當高于銀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含利率本數)。否則超過部分的利息不受保護。
借貸分為有息借貸和無息借貸兩種,其中公民之間的生產經營性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生活性借貸利率。生活性借貸利率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兩倍?!逗贤ā返诙僖皇粭l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時,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p>
也就是說,借款人和出借人根據自愿協商一致可以約定利息,但利息不得高于同期銀行利率的四倍,高出的法院不會支持。如果沒有約定利息,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公民之間的個人借款如果沒有約定利息,就視為沒有利息。欠條,沒有約定的,也是沒有利息,但是過了還款日,沒有還的,到時可以要求按銀行利息計算。
希望對您有一定的幫助。事實上,人們在借款活動中,往往會在借款的利息等方面沒有把握好,這就有可能讓自己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之中,因此,當遇到此類問題時,建議您可以事先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讓律師幫您看看有無法律風險。
借款人欠錢不還跑了怎么辦
借款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長
借款詐騙罪的認定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2017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法律系碩士,執業以來一直辦理刑事案件。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紹興市嵊州市執業,2019年7月開始在杭州市專業刑事所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執業,2019年12月成為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授薪合伙人,2020年3月被派駐到浙江靖霖(紹興)律師事務所擔任副主任一職,執業以來憑借深厚的法學功底,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精湛的執業水準、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浙江各地具有廣泛、良好的社會資源,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其為人正直、誠實守信、認真負責,多年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辦理了一大批在國內或省內具有重大影響的刑事案件,曾為多名重大刑事案件被告人成功做無罪辯護、死刑立即執行案件改判為死緩的成功案例。累計辦理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翻供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19掃黑辦尋釁滋事罪最輕怎么判
2021-02-03面對拆遷,你知道怎么談判嗎
2021-02-12公證業務范圍有哪幾種
2021-01-20行政相對方的義務是什么
2021-01-21依據專利法哪些不屬于專利權
2021-02-19死刑有哪些情況下可判處死緩
2021-02-25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辦案機關需要外國協助送達傳票的怎么辦
2020-11-12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承包合同工人受傷有沒有責任
2021-02-04土地出讓合同能否保全
2021-01-21私自轉讓土地建房,法院判決協議無效嗎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