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決書送達期限法律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內送達判決書。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時間和地點,傳喚當事人并通知公訴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和訴訟代理人;判決宣告后,應當立即送達判決書。
判決書應當送達人民檢察院、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并可以送達被告人的近親屬。判決生效后,還應當送達被告人的所在單位或者原戶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單位的注冊登記機關。
關于刑事判決書的送達范圍,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三條規定:判決書應當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判決生效后還應當送達被告人的所在單位或者原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被告人是單位的,應當送達被告人注冊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
以上規定對刑事判決書的送達范圍作了合理的完善。
送達機關僅限于執行刑事判決的基層派出所,是以執行為目的的送達。為體現刑事訴訟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刑事判決書還應送達刑事案件原偵查機關。理由如下:
1.刑事判決書送達偵查機關,有利于偵查機關了解承辦刑事案件的質量和效果。
偵查機關可以通過刑事判決書了解案件的最終判決情況,了解最終認定的犯罪事實,刑事證據采信、證據的證明力等,是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案件在判決后的最終信息反饋。公安機關根據刑事判決書認定的犯罪事實及情節,了解被告人所受到的刑事處罰,掌握刑事偵查行為的效果,增強其打擊刑事犯罪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2.將刑事判決書送達偵查機關,真正實現公安機關與審判機關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約。
偵查機關和審判機關的工作聯系比之于檢察機關與偵查機關、檢察機關與審判機關之間相對來說聯系較少,溝通渠道不暢。刑事判決書的送達有利于兩機關加強聯系、溝通,真正實現兩機關的互動。
3.刑事判決書送達偵查機關,有利于加強偵查機關對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實現相互制約。
偵查機關對刑事判決書認定的犯罪事實是否準確有發言權,對判決量刑、認定的罪名和減少認定的犯罪事實等,偵查機關均有權提出異議,并通過人民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抗訴,對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行之有效的監督。這種監督是很有力度的,對法院的審判工作增加了一道外部監督制約的途徑,并可防止司法腐敗。
綜上所述,刑事的送達期限為五日。在審批完成后立即將相關的法律文件進行送達。各類法律文件的送達地方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說,判決書應該送達至相關檢察院。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如還有其他,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申請商標注冊
2020-12-07商標復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7事故鑒定有關的處理時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7已有車禍賠償還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31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勞務合作協議書范本
2020-12-03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坐飛機購買航空意外險有必要買嗎
2020-12-09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摩托車發生事故如何快速理賠
2020-11-17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對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02放火騙取保險金應如何定性
2020-12-02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果樹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26誰可以申請土地出讓
2020-11-16土地轉包合同
2020-11-17租房開酒店,如何分割拆遷補償款
2020-11-11拆遷房的土地出讓金怎么算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