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來實現的,那么人們在簽訂合同后,合同什么時候產生法律效力呢?合同的法律效力關系著合同的履行,那么應該怎么確定合同的法律效力?這些問題都是訂立合同的當事人都需要了解的,因一旦合同被確認無效將會產生不利的法律后果。對于這些問題,本文將一一為您進行介紹。
一、合同什么時候產生法律效力?
根據《合同法》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生效。
合同生效的時間,因合同的種類不同而有所區別。不要式合同,以受要約人表示的承諾生效的時間為合同生效時間。
要式合同,須雙方依法定形式辦理特定手續后,還必須交付標的,合同才告成立。
書面合同生效的時間,有兩種情況:
一是法律或者當事人對合同生效的程序無特別規定或約定的,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生效。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生效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生效。
二是法律或者當事人對合同的成立的程序有特別規定或者約定的,完成規定或者約定的時間,是合同生效的時間。
二、怎么確定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合同的效力可分為四大類,即有效合同,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二)有效合同應具備以下條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4、有些合同的生效或有效還要求合同必須具備某一特定的形式。
(三)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四)效力待定合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無權代理,無權處分的合同,追認前效力待定。
(五)可撤銷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實,或者是出于重大誤解從而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規定可予以撤銷的合同。
對于合同當事人來說,并不是訂立了合同就萬事大吉,只等著對方履行合同了,當事人還得注意一系列的問題,以避免日后可能會發生的合同糾紛。即使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當事人也應該謹慎,避免合同可能會無效的情況下,在簽訂合同時最好是能夠有合同糾紛方面的專業律師的把關,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法律效力
勞務分包合法嗎?勞務分包合同效力?
建設工程分包合同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處公證程序是什么
2020-11-15乘客請求賠償的依據
2021-02-06放棄繼承權聲明書要公證嗎
2021-03-19兒童游泳館溺水責任在誰
2021-01-17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3關于保險詐騙罪的一些法律常識
2021-03-02保險法是如何規定固定資產投保的內容
2021-01-20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