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由于交易事項的不確定、當事人的疏忽等原因,常常會出現合同約定不明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合同的履行,并且很容易引發糾紛。那在合同約定的不清楚的情況下,此時當事人要怎么辦才好呢?對于這個問題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不然就會給自身利益造成損失。
一、合同約定的不清楚該怎么辦
1、合同生效以后,在合同履行前或履行過程中,如果當事人發現所簽的合同條款不清、或合同的內容存在漏洞時,應及時與對方當事人取得聯系。
本著平等協商的原則,對合同所欠缺的內容予以協商、彌補。對雙方約定不清的內容進一步地澄清、完善,力求通過協商的方式統一雙方的意見,最終達成解決問題的協議。實踐證明,這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解決該類問題的補救方式。
2、如果雙方不能就合同約定不明的問題達成補充協議,當事人應及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依法對合同約定不明的內容予以解釋、認定。并應積極尋找一些解釋合同的證據,如雙方以往的交易習慣、本行業、本領域的通用做法和規則等,為合同的解釋、補充工作做好必要的準備。
3、在不能按照合同的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對合同的內容予以確定的情況下,當事人應注意及時了解相關的法律規定,明確具體的法律內容,并注意依據法律確定的合同履行依據、責任承擔方式等,及時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避免違約的發生或違約范圍的進一步擴大。
二、約定不明的合同怎么處理
約定不明合同的履行原則如下:
1、當事人協議補充原則
所謂當事人協議補充原則,是指當事人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合同內容通過協商的辦法訂立補充協議,使合同具體化和明確化,并與原合同共同構成一份完整的合同,當事人協議補充原則源于我國《合同法》第61條所規定的“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
2、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交易習慣確定原則
約定不明合同在履行中形成紛爭時,首先應當適用當事人協議補充原則。其次,當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時,應按我國《合同法》第61條后段“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的原則進行。
3、法定補充原則
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在適用當事人協商補充原則、按照合同有關條款確定原則、按照交易習慣確定原則仍不能確定時,就應當適用法定補充原則。
在交易中,相信當事人都知道,為了確保合同萬無一失的履行,應該先簽訂合同并在合同中就相關事項約定清楚,但知道是一回事,有時想將合同約定清楚卻是十分困難的。而要是不知道該如何清楚的約定合同內容,可以先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
三年勞動合同試用期多久?
增值稅發票能否證明買賣合同成立
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定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辦學校的股權可以出質押嗎
2020-11-28合同框架是否要約定期限
2020-11-24車禍負主要責任能走工傷嗎
2021-02-17找律師發律師涵多少錢
2021-03-06外國投資者可以投資負面清單中禁止領域嗎
2021-01-07破產財產包含抵押財產嗎
2021-01-08訴訟離婚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1-03-14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遺囑可以寫進離婚協議嗎
2021-01-04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工會經費上繳比例是多少
2020-12-10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