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調解
行政調解,是指根據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的申請,當事人雙方在其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主持下,通過說服教育,自愿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對于企業單位來說,有關行政領導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是下達國家計劃并監督其執行的上級領導機關,它們一般比較熟悉本系統各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技術業務等情況.更容易在符合國家法律、政策或計劃的要求下,具體運用說服教育的方法.說服當事人互相諒解,達成協議;如果當事人屬于同一業務主管部門,則解決糾紛是該業管主務部門的一項職責,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雙方也容易達成協議;如果當事人雙方分屬不同的企業主管部門,則可由雙方的業務主管部門共同出面進行調解。例如,按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規定,國家根據需要,有權向企業下達指令性計劃。企業執行計劃,有權要求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組織 下,與需方企業簽訂合同,或者根據國家規定,要求與政府指定的單位簽訂國家訂貨合同。對于這種因執行計劃而發生的合同糾紛,由業務主管部門出面調解,說明計劃的變更情況等,對方當事人能夠比較容易接受,也比較容易達成調解協議。同時應當注意合同糾紛經業務主管部門調解的,當事人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的.要采用書而形式寫成調解書作為解決糾紛的依據。
二、仲裁調解
仲裁解決.是指合同當事人在發生糾紛時,依照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先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在仲裁機構主持下,根據自愿協商,互諒互讓的原則,達成解決合同糾紛的協議。 根據我國仲裁法的有關規定,由仲裁機構主持調解形成的調解協議書、與仲裁機構所作的仲裁裁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生效后具有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如果不執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方執行.對方拒不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依照生效的調解協議書強制其執行。
三、法院調解
法院調解,又稱為訴訟中的調解,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協議,經人民法院認可后,終結訴訟程序的活動。合同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之后,在審理中,法院首先要進行調解。用調解的方式解決合同糾紛,是人民法院處理合同糾紛的重要方法。在人民法院主持下達成調 解協議,人民法院據此制作的調解書,與判決具有同等效力。調解書只要送達雙方 當事人,便產生法律效力,雙方都必須執行,如不執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中請,要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進行調解也必須堅持自愿、合法的原則,調解達不成協議或調解無效的,應當及時判決,不應久調不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規范工傷保險行政案件審理
2021-02-06勞動仲裁雙倍工資輸了怎么辦
2021-01-16騙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0-12-07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2020供養親屬撫恤金期限如何計算
2020-11-11勸退包括辭退嗎
2021-03-09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上海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2漢中市事業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北京市是經濟性裁員標準
2021-01-17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工資中繳納失業保險的份額是多少
2021-01-02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醉酒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付
2021-01-18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意外事故保險的賠付是怎樣的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