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能作為債權轉讓通知嗎
公告能作為債權轉讓通知。
關于債權轉讓,我國的合同法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全部權利或部分權利轉讓給第三人,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但在實際操作中,怎樣的通知方式才是合法的通知方式呢,筆者認為,口頭、書面、郵寄、公證這些足以證明債務人已經收到了債務通知的方式均是合法的通知方式,但是現實生活中可能存在,債務人在履行的債務的過程中“玩失蹤”從而使債權轉讓無法通知的情況。在我國民事訴訟送達法律文書的方式中有“公告”送達一說,但債權轉讓協議是否適用于公告送達呢?筆者以為很難。
公告送達方式能夠夠成債權轉讓的通知和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力的規定只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有所體現,第六條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國有銀行債權后,原債權銀行在全國或者省級有影響的報紙上發布債權轉讓公告或通知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債權人履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規定的通知義務。在案件審理中,債務人以原債權銀行轉讓債權未履行通知義務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原債權銀行傳喚到庭調查債權轉讓事實,并責令原債權銀行告知債務人債權轉讓的事實。按照上述文字理解,除了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不良資產的時候能夠采用公告的方式通知債務人外,其他民間企業、個人是不能通過這種方式來通知債務人的,不能產生最終的法律效力。
至于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能否達到通知的效果,現在普遍的看法都是不行,債權轉讓協議只有在起訴前完成了通知義務能對債務人有約束力。
怎樣才能解決在債權轉讓過程中無法通知債務人的情況呢,筆者以為債權人與債務人在簽訂合同的初期可以約定:“本債權有關的所有事宜,應以雙方確認的以下地址為送達地址,如一方變更地址,需提前通知另一方,未盡通知義務的,另一方仍可按約定送達相關文件,能夠證明已按約定地址送達的,則視為已收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訴案件決定撤訴,法院會怎樣辦理?
2020-11-25無期徒刑減刑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25刑滿釋放人員還能領取養老金嗎
2021-02-09申請工傷鑒定四個月了還沒下來怎么辦
2021-02-13在監獄的保外就醫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1-02-08什么是擔保期限
2021-01-01事實收養如何認定
2021-02-07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房產抵押有相關的合同嗎
2020-12-03協商解約不成怎么處理
2020-11-28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如果未超過保險限額由誰負責支付賠償款
2021-01-22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