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轉移財產的民事救濟
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確認債務人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之訴,或提起撤銷權訴訟。
惡意轉移財產的方式
債務人轉移財產的方式一般有四種,即(1)與他人惡意串通以降低債務人賠償能力為目的轉移財產;(2)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3)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4)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他人財產。主觀上看,債務人的目的是以表面合法的交易行為掩蓋其故意轉移財產心理狀態。客觀上看,債務人的行為造成了其賠償能力的減弱。對這幾種惡意轉移財產的方式,民法通則、合同法及最高院合同法司法解釋二加以規制。
應對方法
a、對第一種方式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確認債務人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之訴,如果造成損失的,債務人和第三人還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58條、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如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民法通則第61條規定,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雙方惡意串通,實施民事行為侵犯第三人利益的,應當追繳雙方取得的財產,返還第三人。
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出于共同的故意損害受害人的利益,屬于共同侵權。如果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行為造成肇事方的財產減少無法恢復,債務人和第三人應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b、對第二至四種方式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銷權訴訟,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的民事行為。法院即可執行第三人返還的財產。債務人應在以下條件下行使撤銷權:
(1)行使撤銷權的時效條件
根據合同法第75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二至四種情形之日起1年行使。從前述情形出現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的,撤銷權消滅。撤銷權時效屬于除斥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斷、中止的規定,最長為5年。債務人負舉證責任證明受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二至四種情形的發生。
(2)第三人知道債務人以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或者以不合理的高價收購財產
根據法律規定,如果第三人出于善意受讓債務人財產或者出售財產給債務人,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法律要維護先前交易的穩定性,認可其交易的效力。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當知道債務人轉讓或者受讓財產的價格不合理,還參與交易行為,具有惡意,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根據最高院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9條的規定,對交易財產價格應參考交易當時交易地的物價部門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結合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定。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對轉讓價格高于當地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視為明顯不合理的高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分立一個全資子公司
2021-03-02債務融資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1-07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在車禍中死亡要賠償多少
2021-01-08強制傳喚是否折抵行政拘留
2020-11-19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按揭房二次抵押最長多久
2020-12-14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有的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女職工結婚、生育就要離職等內容,這樣做屬于違法嗎
2020-12-20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承擔嗎
2020-11-15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無照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應理賠
2021-03-18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