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之中,如今越來越多夫妻因為感情破裂而需要離婚收場,這個時候,倘若沒有辦法協商一致達成離婚協議,就需要借助訴訟離婚來解決問題。這個時候,需要到醫院進行離婚。那么,法院判決子女撫養權的依據是什么?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
1、子女不足兩周歲
?
如果離婚家庭有不足兩周歲的子女,那么考慮到子女較小,更加需要母親的照顧,有的可能尚處于哺乳期,所以法律規定離婚后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
?
但如果母方有特殊原因,實際上不能或不愿撫養子女的可以隨父方生活。特殊原因主要是指: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母方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等。
?
2、子女在兩周歲以上
?
離婚家庭的子女在兩周歲以上,且雙方同爭子女撫養權的,法院應同等的考慮雙方的情況,看子女隨哪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長。
?
子女隨父母中其中一方時間較長,對這一方較有感情,則孩子應隨這一方生活;子女隨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中一方生活時間較長,或與之感情較深,也可以作為決定子女隨父方還是母方生活的理由。法院在調節或判決的時候會考慮到這個因素,如果子女與祖父母關系較密切,那么一般判決隨父方生活,相反,則隨母方生活。當然這是在雙方其他條件均等的情況下。
?
如果某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者有吸毒、偷竊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況,那么子女自然不適于與之一起生活。
?
另外還要考慮父母雙方哪方更需要孩子。例如,其中一方已做絕育手術或已經喪失生育能力,那么在這方撫養孩子無不利因素時,應優先考慮這一方;再如,一方沒有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則應優先考慮前者。
?
3、子女在十周歲以上
?
在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在離婚案件中,處理子女隨誰生活的問題上,應考慮到子女的個人的意愿。但是這并不是說十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可以隨意選擇隨誰生活,法院一般在父方母方同爭撫養權,且雙方都具有撫養子女的條件時,才考慮子女個人的意見。
?
對于成年子女隨哪方生活的問題,法院則會更多的考慮子女的意見。
?
對子女撫養權的問題,法律一直堅持的都是先由父母進行協商,如果實在協商不能確定的話,才由法院進行判決。
?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法院判決子女撫養權的依據是什么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現實生活中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直接找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公安機關,或者在第一時間找律霸網律師在線圖文咨詢或電話咨詢。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也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得不知,有關離婚的相關法律常識!
2019-06-27債權人什么時候能向第三人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
2020-03-25技術開發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04-10救死扶傷不容易,醫患關系慎處理
2020-04-10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三次審議稿)中的重大改變
2020-04-14扶養關系的變更
2020-04-17追討工資的法律時效
2020-04-17這是一篇內部人員測試用的文章,審核別通過啊
2020-04-22把自己孩子送他人撫養屬于違法行為嗎
2020-04-24老油就是地溝油!網紅火鍋老板員工均獲刑,還要賠447萬
2020-04-24合作投資不成,該怎么維權?
2020-04-27什么是大病救助?
2020-04-27自己的孩子能不能送給別人撫養
2020-04-28房改房有哪些產權狀態
2020-04-28離婚中如何處理夫妻共同債務?
2020-04-29銷售侵權復制品罪的客觀事實構成要件
2020-04-29離婚爭奪孩子撫養權怎么取證?
2020-04-29走私如何量刑
2020-04-30離婚子女撫養權應該如何考慮?
2020-05-01單方面訴訟離婚需要走哪些程序?
2020-05-01夫妻離婚以后經濟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05-01子女撫養費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2020-05-01訴訟離婚是否需要小孩出生證明?
2020-05-01子女撫養費訴訟主體到底是什么?
2020-05-02繼母是否可以爭取子女撫養權?
2020-05-02爭奪子女撫養權有哪些有利條件?
2020-05-02夫妻如何更有力爭奪子女撫養權?
2020-05-03子女撫養權變更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05-03夫妻離婚子女撫養權一般怎么判?
2020-05-03協議離婚撫養費計算方法是什么
2020-05-04私有財產被騙多少錢才可立案
2020-05-05商標權侵權行為如何認定
2020-05-08網貸不還會坐牢嗎
2020-05-09老人死后財產分割依據有哪些和繼承順序是什么?
2020-05-10夫妻離婚時房產問題怎么樣解決?
2020-05-11子女撫養費是什么?應該如何計算?
2020-05-11盜竊罪的量刑標準與量刑數額
2020-05-12不避讓急救車,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05-12合同違約金過高的標準看過來!
2020-05-13誰適合投保意外傷害險?
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