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抽調資金100萬元指定該公司職員虞某專人負責經營證券業務,并與其簽訂“虞某需確保投入資本金100萬元無閃失,如發生資本金閃失,由虞某全額賠償。證券經營產生的利潤超過本金15%的,超過部分給予全額獎勵,利潤低于本金15%的暫不罰款……”的約定。后該證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虞某未及時向公司匯報,至起訴時一直未抽回資本金,投入資本金100萬元所購買的股票的價值虧損至40余萬元。該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虞某返還投入資本金100萬元。
分歧
我國證券法規定,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或者賠償證券買賣的損失作出承諾。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根據法律規定,在委托理財合同中,保底條款因違反證券投資業基本規律,破壞證券市場穩定性,應當被認定無效。本案爭議焦點是:委托理財合同中保底條款無效后,合同效力如何認定以及對理財虧損如何處理。
第一種觀點認為,保底條款系委托理財合同的核心條款,決定著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整體構架,這項約定的無效足以導致合同整體的無效。受托人應將資本金全部返還給委托人,并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第二種觀點認為,保底條款的無效,一般不影響合同其他條款的效力,委托理財合同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委托人和受托人應根據各自過錯程度和盈利分配約定標準來共擔理財損失。
評析
筆者贊成第二種觀點。
第一,民法通則第六十條規定:“民事行為部分無效的,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合同法第五十六條也作了同樣的規定。從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來看,我國在法律行為部分無效的處理規則上系采以羅馬法之部分有效為原則。
第二,因為當前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委托理財合同都含有保底條款,如果保底條款無效將導致整個委托理財合同無效,則無疑是“打擊一大片”;而且,確認保底條款無效是司法權對金融市場交易行為的干預,這種干預應當是謹慎克制的,不應擴大化,一般情況下仍應當尊重當事人就委托理財合同其他條款的自主約定。
第三,證券市場的投機沖動既有來自于受托方的,也有來自于委托方的,所以,保底條款無效后風險分攤的制度安排應有助于遏制雙方的投機沖動,而不是只顧及一方。因而,當保底條款被確認無效而投資又出現虧損時,對這一虧損應由委托方和受托方共同來承擔。具體可參照各自的過錯程度和雙方的盈利分配約定來確定理財虧損分攤標準。如按第一種觀點由受托方返還資本金并支付同期銀行利息,委托方并未因此承擔責任,不符合公平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兼職勞務協議能否認定工傷
2021-03-13發生勞資糾紛后如何寫仲裁申請書
2021-03-22被警察誤抓有賠償嗎
2021-02-14拾得人拾得遺失物能向遺失物丟失人請求報酬嗎
2021-03-07取保候審3年了何時結案
2020-11-14丈夫監聽妻子手機是否構成侵權
2020-12-10公司名稱變更影響公司認證嗎
2020-11-11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人壽保險理賠有什么步驟,及需要準備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27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在人身保險合同中受益人填誰
2020-11-14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21-01-09國人投保六大誤區
2021-02-20分清一般代理和全權代理
2020-11-13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