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人未出庭作證,證明材料效力是如何的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五條規定: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的質詢。
第五十六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第六十九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p>
二、證人如果不出庭作證,則證言效力將會大大降低。一旦有與該證言相矛盾的其他證據,則該證言將不會被法院采納。
一般情況下,證人證言滿足證據的三種屬性就具有證明的作用。至于證明力的大小,還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1、證人與當事人的關系。根據《證據規定》,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2、證人的認知、記憶、表達能力。證人所作證言,必須與其年齡、智力、精神狀態相符,不能表達意志,神志不清的人不能作證人。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3、證人證言的提供方式。若證言是在法庭上提供,且經過原被告或控辯雙方的質證,證人的資格、能力,證言的真實性、相關性和合法性由于經歷過雙方唇槍舌劍的洗禮,證人證言的可信性會非常高。相反,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不得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證言與其他證據相比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證言真實性的程度易受證人主觀意識的干擾。因此,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盡量排除證人作證的主觀臆斷、猜測或者推斷,在作證時也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證人是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
以上就是對這中證明材料的相關效力介紹,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對于在進行案件審理的人來說,不管是當事人還是證人最好是出庭,才能更加正式證明材料的效力,以免被其他人從中鉆空子。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執法機關能否聘用企業法律顧問
2020-11-15財政部門應以什么為主加強國有金融資產監管
2021-01-13發票抬頭是什么意思
2021-03-18怎樣擬定婚前協議才會有效
2020-11-13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幾種情形
2021-01-30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怎么解決
2021-01-06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1-03-04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怎么寫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3-24農村土地流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30土地經營模式與土地流轉方式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4拆遷權益糾紛能否訴訟
2021-02-01住宅改為營業房,遇到拆遷該如何補償
2021-01-09因商業原因要用我家的地,我能拒絕嗎
2020-12-21拆遷企業由誰選擇評估公司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