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行為,是指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我國《合同法》采用了“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的表述來闡述違約行為的概念。
在學理上,違約行為也被稱為不履行合同債務的行為。違約行為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違約行為的主體是合同關系中的當事人。違約行為僅限于合同關系的當事人,也就是說違約行為的主體具有特定性。這一特征從根本上說,是由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決定的。根據相對性原則,只有合同當事人才有可能構成違約,而第三人的行為不構成違約行為。
第二,違約行為是以有效的合同關系的存在為前提的。也就是說,在違約行為發生時當事人已經受到有效合同關系的拘束。如果合同關系并不存在(如尚未成立、已被解除、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則不可能發生違約行為,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不能基于合同請求另一方承擔違約責任。
第三,違約行為在性質上都違反了合同義務。合同義務主要是由當事人通過協商而確定的。在特殊情況下,法律為維護公共秩序和交易安全,也為當事人設定了一些必須履行的義務。尤其應看到,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還負有注意、忠實、協作、保密等附隨義務。可見合同義務不限于當事人所約定的義務,而且包括了法定的和附隨的義務,違反這些義務都可能構成違約行為。
第四,違約行為在后果上都導致對合同債權的侵害。違約行為不同于侵權行為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侵權行為是對絕對權(如物權、人身權)的侵害,而違約行為則是對相對權即合同債權的侵害。由于債權是以請求權為其核心的,債權的實施有賴于債務人切實履行其合同義務,因此債務人違反合同義務必然會使債權人依據合同所享有的債權不能實現。所以,任何違約行為都導致了對債權人的債權的侵害。
違約行為包括了各種不同的類型,如不履行、遲延履行、不適當履行等,各種違約行為發生后,行為人如不存在著法定或約定的免責事由,都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發布不實信息是否侵權
2020-11-08出售農村房屋的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12人民法院申請調解需要費用嗎
2021-02-27勞動爭議管轄權異議上訴狀
2021-01-13產假期間的社保由誰來交
2020-12-21父母去世后房產繼承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24承擔連帶責任是否要明確追償權
2021-01-21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代位繼承是否適用于遺囑繼承
2021-02-26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